黄山市歙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7 黄山市歙县统计局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工业振兴、城镇带动、旅游推进”三大战略,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运行质量较好,城乡居民增收较多,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和谐社会建设加快,体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5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5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24.05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19.82亿元,增长14.8%。人均生产总值10465元,比上年增加1848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物价稳中有升,产业和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2%。比上年上升1.02%,其中,食品类上升1.32%,居住类上升4.3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43.2:39.8调整为15:46.6:38.4。一产比重下降了2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了3.4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了1.4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农民持续增收和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仍然薄弱,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相当艰巨,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二、农业

2006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12.25亿元,按90年不变价计算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6.64亿元,增长7.7%;林业产值1.08亿元,增长8.9%;牧业产值4.32亿元,增长3.2%;渔业产值0.16亿元,增长7.9%。

全年粮食产量7.45万吨,减产1.1%。油料产量8791吨,增产2.7%。茶叶总产量7347吨,增产11.9%。肉类产量21755吨,减产0.4%。水产品产量1659吨,增产5.6%。蔬菜产量124126吨,增产2.1%。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67325千瓦特,比上年增长0.5%。茶业机械32103台,比上年增加870台;农业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分别为1923台和741部,农用运输车1069辆。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889吨,减少2.7%。农药使用量1146吨,减少13.9%。地膜使用量378吨,减少7.8%。农村用电量4331万千瓦小时,增长8.7%。有效灌溉面积8980公顷,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全社会工业增加值20.7亿元,增长15.5%,占生产总值比重为46.4%,拉动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户,比上年增加了15户。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9.73亿元,同比增长32.5%,实现增加值9.60亿元,同比增长25%,产品销售率为97%。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加值11.1亿元,同比增长10%。

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6.95%,比上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19亿元,增长23.1%,实现利润3454万元,同比增长31.3%,利税总额7415万元,同比增长28.7%。亏损面为18%,亏损企业亏损额为740万元。

2006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全县资质等级建筑企业6家,实现税金1022万元,实现利润858万元,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27亿元,比上年增长47.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35亿元,同比增长50.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9亿元,同比增长56.1%;房地产投资2.43亿元,同比增长17.2%。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79亿元,增长68.1%;第二产业投资6.76亿元,增长61.7%;第三产业投资16.72亿元,增长41.7%。

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总额2.43亿元,同比增长17.2%。房屋销售面积146588平方米,同比增长52.4%,房屋空置面积37253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22%。

全年重点项目100个,当年完成投资15.6亿元,比上年增长73.7%。其中,“861”行动计划项目6个,当年完成投资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443”行动计划项目33个,当年完成投资7.03亿元,比上年增长63.1%。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5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县级零售额65012万元,增长14.7%,县以下零售额87493元,增长13.8%。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28455万元,增长13.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3655万元,增长17.2%,其他实现零售额395万元,增长20.6%。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782万美元,增长94.8%。其中出口总值2127万美元,增长25.4%。全年利用外资741.55万美元(不含捐赠款),比上年增长78.5%。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12亿元,同比增长60.5%。其中旅游创汇398.35万美元,同比增长67.3%。旅游人数为170万人次,同比增长33.5%,其中接待海外游客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9%。年末全县共有A级旅游景区4处,其中,牌坊群·鲍家花园、徽州古城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棠樾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瞻淇等5个村跻身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六、财政、金融

2006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31150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550万元,增长11.8%。基金预算收入86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增值税、营业税、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5%、17.8%。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与上年持平。

财政总支出59826万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1627万元,增长28.6%。基金支出8199万元,增长9.4%。

一般预算支出中基建支出865万元,减少39.6%,教育支出9695万元,增长20.6%。卫生经费支出3246万元,增长99.9%,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604万元,增长28.8%。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05318万元,比年初增加82549万元。其中: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2384万元,比年初增加45888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32462万元,比年初增加39519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2934万元,比年初增加36661万元。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6年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市级6家),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产业化项目1项。研制开发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9个。科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天然覆盆子酮”新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宏辉化工公司自主研发的“头孢匹胺医药中间体”产品2006年3月份被省科技厅列入2006年度安徽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实现了我县近20年来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