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开化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0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额达1.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全年7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亿元,比上年增长25.2%。新产品生产快速增长。国家级和省级新产品产值达10547万元,比上年增长13.2%;新产品产值率为7.14%,与上年基本持平。 工业经济效益突破性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99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利税总额突破亿元大关,实现14980万元,增长56.0%,其中利润总额8458万元,比上年增加4664万元,增长122.9%。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4.26分。比上年提高25分。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2.3%,资本保值增值率137.6%,资产负债率59.2%,流动资产周转率2.37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5.99%,全员劳动生产率47431元/人,产品销售率98.63%,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100%,万元产值能耗降低率25.54%,企业亏损率8.63%,新产品产值率7.14%。 2004年,企业经济活力得到增强。到年底全县6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28家企业的产值增幅超过二成,22家的利税超过100万元,13家企业的利润超过100万元,4家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产品结构继续调整,有机硅、硅电子、医药、水泥、化工、电力、灯管等行业的利润均超过100万元。 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境内施工面积53.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2.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0万平方米,减少16.2万平方米;全县实行招投标承包的工程个数53个;招投标承包面达100%,工程竣工35个,工程合格率为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04年,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8.6%。第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为42990万元、72649万元,所占比重分别为37.2%和62.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5.5亿元,增长32.8%。非国有投资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0%。 投资重点继续向工业、基础设施倾斜,工业投资42990万元,基础设施投资37177万元,分别占限额以上投资项目的37.6%和32.2%。园区建设成为投资的重要载体。2004年园区共完成投资25657万元,占限额以上投资的比重为22.2%。民间投资进一步扩张,全年完成60292万元,占限额以上投资项目的比重为52.1%。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村投资2121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8%,其中非农户投资5172万元,下降41.5%。全年限额以上投资施工项目79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46个。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4年,我县继续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大力实施“2004-510工程”和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50个项目中有40个已经完成,占工程项目总数的80%。岙滩新区开发正在继续,南湖中心区山体搬迁工程已接近尾声,城西大门拆迁改造工程已破土动工,到时风景如画的西入口将展示在开化城西。 受国家政策调控,房地产业增势减弱。200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1388万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8.5%,比去年增长1.6%,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28.1万平方米,下降4.6%,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18.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1万平方米,下降42.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8.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1.3万平方米,下降21.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8万平方米,下降22.6%,全部为个人购房。 五、交通和邮电业 2004年,交通邮电部门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加强设施建设,开辟新线路,交通邮电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交通邮电业增加值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全年客运量548万人,比上年略增,客运周转量22520万人公里,增长4.2%;货运量590万吨,增长15.2%,货运周转量16510万吨公里,增长1.7%。年末汽车拥有量3769辆,其中载客汽车1052辆,私人汽车2021辆,出租汽车98辆。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8403万元,比上年增长1.1%。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8.36万部,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城市电话3.19万部,增长16.8%;农村电话5.17万部,增长21.4%;小灵通9945部,与去年基本持平。在城乡电话中,有住宅电话6.6万户,增长23.3%,其中城市住宅电话1.6万部,公用电话2541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1万户。全县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4.4部,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每百人104.6部,乡村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6.9部;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14.8部。全县有449个行政村通了电话,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8330户,其中宽带网用户5676户。 六、国内贸易 200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亿元,增长14.1%。分城乡看,县的零售额5.0亿元,增长16.9%,县以下的零售额6.1亿元,增长11.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9.5亿元,增长11.6%,餐饮业1.6亿元,增长31.6%,其它行业538万元,增长8.3%。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2004年末,全县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0个,实现成交额5.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成交额超亿元市场2个。 商业龙头企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全县10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净额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2004年,对外贸易增长势头强劲。全年进出口总额有较快增长,已突破2000万美元,据海关统计,全县进出口总额达到2512.6万美元,增长28.78%。其中自营出口也突破2000万美元,又创历史新高,达2143.4万美元,增长30.10%,增幅位居全市第四;进口369.24万美元,增长21.63%。其中华康药业有限公司出口创汇突破1000万美元大关,达到1079.2万美元。自营进出口企业不断增加,2004年有7家企业取得自营进出口权,累计达到41家(含三资企业)。 生态旅游取得较快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9%和27.8%。其中接待境外入境人数1500人次,比上年增长127.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8.9万美元,增长43.7%。全县星级饭店达到7家,风景名胜区3个。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4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8800万元(按可比口径为2.0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4.05%,同口径增长17.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530万元(按可比口径为1.2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7.67%,增长16.87%,税收类累计完成14566万元,增长14.4%。按照合理安排、适度从紧、保证重点的财政政策,全县一般预算支出40399万元,占当年预算的138.2%,比上年同期上升21.93%,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9298万元,增长17.67%。财政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