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丹徒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6 镇江市丹徒区统计局

2007年是丹徒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攀升年,是“十一五”规划发展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力争先,全面提升,实现丹徒更好更快发展”的主旋律指引下,大力推进“五个年”(大项目建设年、利用外资翻番年、集镇建设投入年、城市经济推进年、发展环境提升年)建设,突出富民优先,全力狠抓项目,加速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小康进程逐步加快,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7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9亿元,增长12.4%;第二产业增加值62.92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35.54亿元,增长15.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249元,比上年增长16.0%。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6.7:59.8:33.5调整为6.4:59.8:33.8。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私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全区经济建设中较具活力的经济板块,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54.4%,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全区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大项目产出不快,规模企业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招商引资工作不够平衡,利用外资的规模和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比重偏低;农村经济基础发展仍较薄弱,高效农业比重偏低,农民增收压力仍然较大,少数低收入家庭生活仍较困难等。

一、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健康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加快。“4个万亩”和“26个千亩”工程全面启动。2007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4%。粮食种植面积41.8万亩,比上年增加16.6%;粮食总产量16.2万吨,比上年增长14.0%。油料种植面积7.11万亩,比上年下降43.8%;油料总产量0.9万吨,比上年下降32.4%。多种经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种结构趋于优化,特色农业生产逐步形成。在主要农产品中:肉类产量1.3万吨,比上年增长8.3%;家禽出栏335.3万只,比上年增长7.6%;蛋类总产量4600吨,比上年增长6.8%;水产品总产量1.2万吨,比上年增长3.4%。茶叶、水果、蔬菜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5.7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984台,小型拖拉机1952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7735台,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24万吨,比上年增长2.3%,农村用电量4.9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1.4%。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9万亩。年内造林面积10110亩。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5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工业定报企业增加到232家,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7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定报工业总产值221.22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工业用电保持稳步增长,全年用电量8.8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7%。工业结构调整进展顺利,行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新型材料、服装纺织等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撑作用增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保持增长。水泥283.7万吨,增长73.0%;皮鞋121.5万双,下降4.6%;石油沥青4.3万吨,增长9.0%;焦炭51.1万吨,增长26.8%;服装165.9万件,增长12.0%;化纤浆粕42043吨,增长46.2%;商品混凝土41.5万立方米,增长81.2%;火力发电94.76亿千瓦小时,增长0.1%;石墨及碳素制品30.1万吨,增长5.0%;流动轴承7.35亿套,增长157.6%;汽车8478辆,增长42.4%;香醋10.7万吨,增长29.4%。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改善。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3.9亿元,比上年增长30.7%。整体盈利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利税总额21.3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其中利润总额11.5亿元,增长52.4%。亏损企业亏损状况比上年大为好转,企业亏损面10.8%,亏损企业亏损额4795万元,下降41.2%。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区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建筑业市场管理不断完善,企业素质不断提高。全区拥有建筑企业34家。全年建筑企业施工面积127.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3.8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产值12.8亿元,比上年增长58.4%。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城乡建设强势推进。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城镇集体完成27.2亿元,增长13.5%;农村实现48.4亿元,增长24.4%。500万元以上规模完成投资53.7亿元,增长35.6%,其中:工业性投入34.4亿元,增长37.4%;规模民营投资33.5亿元,增长24.3%;房地产开发投资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第一产业0.23亿元,第二产业34.61亿元,第三产业18.90亿元。

集镇建设品位得到提升,规划体系得以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得以加强。辛丰镇积极实施冷遹故居广场的改造和农民公园建设;上党镇着力打造小金河片区,完成1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建设;宝堰镇加大对古镇的整治,老镇宝路改造出新;高资、上党自来水唧站全面建设完成,实施全区区域供水目标;荣炳曙光村、高资唐驾庄村2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点的村庄整治工作已通过市级验收;环太湖流域治理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四、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生产运行正常。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增加值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为拉动全区经济发展,打造丹徒交通新优势,交通重点工程步伐加快。⒈投资8600万元,征地300余亩,拆除房屋近2万平方米,建成长香路二期工程,全长5.42公里,为一级公路,其中有中桥二座,分别为跨高资河桥和上跨船山矿专用铁路桥。⒉6.3公里的延茅公路丹徒段,二级公路,造价2700万元。⒊经十二路,7.1公里,总投资2.9亿元,为城市主干道Ⅰ级,07年底开工建设。⒋建成241省道7.75公里、243省道5.9公里,总投资2.65亿元。⒌投资600万元,用于县道绿化工程,累计绿化里程65.4公里。

2007年,全区累计建设农村公路90公里,投资5000万元,其中改造县道1条、乡道2条、打通了10行政村的断头路,12个农村居民点通上了四级水泥路。被评为“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单位”。

全区拥有公路总里程847.3公里,其中四级以上公路835.9公里。内河航道里程70.8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57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3882万人公里;货运量1085万吨,货运周转量71779万吨公里,港口吞吐量385.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