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金湖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协调性和均衡性增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增长较快,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 合 总量规模扩大。围绕“全市领先、苏北争先、全省创先”的目标,提速发展,跨越赶超。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33亿元,比上年净增加8.01亿元,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3.59亿元,增长23.4%,第三产业增加值19.24亿元,增长19.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165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2702元。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1.2∶43.4∶35.4,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去年提高2.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PD比重为10.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城市化发展提速,预计年末全县城市化水平为40.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迅猛。通过完善政策、加强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贡献愈加突出,增强了全县经济发展动力。年末全县新增私营企业344户,新增注册资本5.36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3345户,新增注册资本5.73亿元,比去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就业和再就业再上台阶。着力增强改善民生的普惠性,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程的惠民富民政策,就业再就业工作迈上新台阶。2007年全年新增就业人员0.51万人,培训下岗职工0.35万人,帮扶440名“4050”人员、安排206人残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工作取得明显实效。转移农村劳动力1.08 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5%,低于上年水平。 二、农业和农村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高效规模农业建设初见成效。建成绿色稻米、无公害水生蔬菜、特种水产养殖等五大高效农业生产基地,新发展高效种植4万亩,高效水产养殖2万亩,蔬菜0.1万亩,新建畜禽养殖小区22个。全年粮食总产量44.21万吨,比上年增长6.1%,其中夏粮17.69吨,增长20.9%;秋粮26.52万吨,下降1.8%,油料6456吨,下降38.2 %,棉花965吨,下降52.3%。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4.23万亩,比上年增加5.03万亩,油料、棉花种植面积4.15万亩、1.34万亩,比上年分别减少2.57万亩和1.11万亩,蔬菜面积5.54万亩,比上年增加0.51万亩。 林牧渔业生产回升。全年造林面积1.1万公顷,农田林网面积8.3万亩,植树株数230万株。牧业生产下降势头得到的有效遏制,生猪饲养量19.06万头,比上年下降2.54万头,家禽饲养量498.35万只,比上年增加46.27万只。水产品产量48561吨,比上年增加703吨。胡桑面积2.35万亩,本年新发展0.1万亩,年蚕茧产量1444吨。 表1 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44.21 6.1 棉花 (吨) 965 -52.3 油料 (吨) 6456 -38.2 #油菜籽(吨) 6225 -39.1 水产品 (吨) 48561 1.5 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8.6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7.34万亩,新增0.74万亩。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44.3万千瓦,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销售过亿元农业龙头企业2家,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26个。农业生态旅游取得新发展,推出了白马湖“渔家乐”特色旅游项目,开展乡村游旅游活动,白马湖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积极落实农村五件实事,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改建后农村公路近700公里,新建农村公路65公里,新增改水受益人口1.0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9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4亿元,增长21.4%(可比价)。工业用电量3.03亿千瓦时,增长16.5%。 支柱行业支撑作用明显。机械制造、仪表线缆、新型建材三大主导产业壮大,医药化工、粮食加工、轻纺服装三大传统产业提升。2007年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中,机电制造业实现产值43.34亿元,比上年增长54.9%;粮食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1.46亿元,增长23.3%;纺织服装业实现产值6.56亿元,增长24.5%;医药化工业实现产值8.86亿元,增长20.0%,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0.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保持增长,合成剂等产品产量增速较快。 表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塑料制品 万吨 1.19 52.8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2.81 -0.3 人造板 万立方米 0.06 -20.1 服装 万件 642.19 24.6 纱 万吨 0.4 89.2 丝 吨 127.89 1.0 化学药品原料 吨 26 -43.6 合成洗涤剂 万吨 8.35 96.2 工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2007年工业开票销售72.78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工业入库税收3.53亿元,比上年增长47.2%。新增销售过亿元企业5户,新增税收超百万元企业7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6.17亿元,比上年增长41.7%;实现利税5.53亿元,增长45.4%,其中利润3.09亿元,增长41.1%。 高新技术工业稳步发展。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47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2.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16.7%,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增速较快。新产品产值4.6亿元,比上年增长44.7%。 载体建设成效显著。拉开了经济开发区20平方公里框架,全年新进园区项目28个,新开工项目15个,竣工项目16个。特种车辆、东盛叉车等投资超3亿元项目落户园区,进一步提升全县机械制造产业的水平。镇工业集中区进展顺利,新建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民营创业园,签约进园项目17个,开工建设10个。县、镇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启动器。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21.38亿元(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比上年增长63.5%,竣工产值18.71亿元,增长136.2%,房屋施工面积241.08万平方米,增长131.8%,竣工房屋面积144.74万平方米,增长18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