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丹徒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财政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9953万元,增长24.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284万元,增长17.4%。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消费税收入21256万元,增长22.3%。财政支出30793万元,增长25.8%。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8%提高到6.5%,提高0.7个百分点。 七、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212人,其中具有专业户技术职称的人员为6943人。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20项,新增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产品9个;开发工业新产品37个;新批省星火计划项目4个、火炬计划项目5个,新获国家专利30项。实现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7.2亿元。55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生产,6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稳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成人和职业教育趋向合理。全区拥有各类学校119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2793人,其中:高中生5152人,小学在校学生2448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达100%,高中教育普及率达32.68%以上。各类学校教职员工3383人,其中小学教职员工1750人。上会、荣炳2个镇接受教育现代化省级验收。总投资1.2亿元的新区高级中学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调整撤并各类学校25所,改建、扩建和维修校舍5.4万平方米。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年创作各类文艺作品280余件。成功举办大型文艺晚会《托起辉煌》。摄影作品《农民艺术节》获省首届农民民间艺术品展优秀奖,国画《农家蔬菜》、《矿山小景》获江苏首届少儿艺术教育成果大赛金奖,《鹅》获银奖,《挖泥机》等3件作品获铜奖,儿童画《看自行车的孩子》获江苏省落实蒲公英计划少儿书画摄影展铜奖。 卫生事业长足发展。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5个,其中区级医疗卫生机构9个;镇医疗机构15个。拥有床位691张,卫生技术人员966人,其中医生433人。农村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有所提高,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卫生室合格率100%。 认真宣传、贯彻《体育法》、积极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性体育活动生机勃勃,教学、训练成绩显著。在江苏省县级田径比赛中,夺得3枚金牌,5枚银牌,6枚铜牌,在全省60多个县(市)中名列第六。建成全民健身工程1个,全民健身点4个。 八、人口和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计划生育率达到99.42%。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364141人,全年出生2483人,死亡281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9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定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98元,增长5.8%,农民生活消费支出3140元,增长8.7%,年末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比上年增加。人均居住面积39.68平方米。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413元,比上年增长9.6%。 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职工2.9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3.45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弱势群众生活得到改善。再就业工程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00多个,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