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丹徒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初见成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进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2002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1.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6%。人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796元,比上年增长11.4%,按现价汇率折算,人均为2031美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0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35.03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20.28亿元,增长9.2%。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0.7:56.3:33.0调整为9.9:57.1:33.0。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尤其是私营、个体经济增长明显,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21.2%。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整体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8%上升到6.5%,比上年增加0.7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结构调整仍需加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体制性、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工业化进程较慢,拉动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的产业优势不明显;对外开放的领域不宽,利用外资总量不大。区级财力较为紧张,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一、农林牧渔业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多种经营步伐加快,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外向农业、生态农业呈现基地化、规模化、特色化趋势。2002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3%。种植面积调整步伐加大,粮经比例达68:32。粮食种植面积46.44万亩,比上年下降2.1%,粮食总产量19.82万吨,比上年下降2.6%,油料种植面积14.98万亩,油料总产量1.39万吨,比上年下降14.3%;多种经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种结构趋于优化,特色农业生产逐步形成。在主要农产品中:肉类产量12447吨,比上年增长1.8%;家禽出栏108万羽,水产品总产量12910吨,茶叶290吨,水果2877吨,蔬菜总产量11.18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16万千瓦,与上年持平略增。大中型拖拉机301台,小型拖拉机2785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9491台,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6992吨,比上年下降3.2%,农村用电量3.16亿千瓦,比上年增长21.5%。年内造林面积9285亩。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36亿元,增长17.2%。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1.45亿元,集体工业增加值8.83亿元,下降0.8%;以联营、私营为主体的其它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4.38亿元,增长99.1%;农村工业稳步发展完成工业增加值12.68亿元,增长20.2%,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3.0%;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用电保持较高增长,全年用电量3477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0.0%。工业结构调整进展顺利,行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撑作用增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保持增长。水泥160.6万吨,增长11.4%;轴承18568万套,增长43.3%,石墨及碳素制品19486吨,增长42.9%;灯泡11135万只,增长17.6%;麻花钻5724.6万支,增长19%。 工业生产提速增效显著。全区定报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8.19亿元,比上年增长28.6%。整体盈利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利税总额3.96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利润总额1.71亿元,增长21.3%。但部分企业亏损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企业亏损面达7.4%,比上年降低4.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0.16亿元,比上年增长81.8%。 建筑业生产回升。全区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建筑业市场管理不断完善,企业素质不断提高。拥有四级及四级以上资质企业17家,承接施工项目270个,累计施工面积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竣工面积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6%。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1.27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国有经济投资7.49亿元,增长49.2%,农村投资完成10.84亿元,增长17.2%。投资领域内在活力明显增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全面回升。基本建设投资6.63亿元,增长151.2%;更新改造投资8.96亿元,增长72.35%;房地产投资2.57亿元,增长18.4%。一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丹徒新区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配套建设步伐加快,行政中心顺利搬迁。镇荣公路新区段拓宽、谷阳大道东延等工程顺利完成;总投资1.2亿元的宏顺热电复工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5000万元的苏源钢构件电杆项目已基本竣工,高发水泥二期、龙山万向轴承等重点项目相继投产达效。小城镇建设迈出新步。全年村镇建设投入1.5亿元,完成拆建面积14.8万平方米。润扬大桥世业互通开工建设。 四、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生产运行正常。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增加值53499万元,比上年增长8.4%。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际完成投资4600万元,快速优质地完成了镇荣公路北段1.1公里拓宽改造任务,实现了镇荣公路的全线贯通。积极配合完成了润扬大桥世业互通和224省道丹徒段征地拆迁任务。投资220万元,实施了上党槐荫、荣炳高庄等镇村道路改造工作,总里程22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281.2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8491万人公里;货运量7.4万吨,货物周转量1938万吨公里;港口吞吐量172万吨。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74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市零售额2.53亿元,增长15.9%;农村实现12.21亿元,增长8.4%。消费品零售额中,批发零售贸易额10.29亿元,增长10.3%;餐饮业1.30亿元,增长21.8%;其它行业3.15亿元,增长2.9%。农村集贸市场活跃,水产品、鲜蛋、家禽等农副产品成交量继续增长,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15.68亿元,增长9.7%。 对外开放全面拓展,利用外资有所突破。我区成功举办了2002年中国•丹徒金秋金贸洽谈会等一系列招商活动。对外贸易平稳发展,自营出口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73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出口总额6247万美元。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吸引外资成绩显著。全年新签三资企业35家,增长52.5%,合同利用外资12306万美元,增长67.4%,实际利用外资4600万美元,增长1.71倍。外经工作取得新成绩,完成外经合同额697万美元,外经营业收入1123万美元,年末在外人数111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