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灌云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强化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凝心聚力加快经济发展,务实创新推进各项事业,使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全县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6.9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30.7%;第三产业增加值1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34元,比上年增长13.2%。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1.6:29.3:29.1调整为36.4:33.9:29.7。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还不明显;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增收节支的任务还很重;部分低收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社会保障的压力还很大;投资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农林牧渔业 2005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认真落实“一免三补”政策,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为中心,围绕棉业、鹅业、禽蛋业、奶业等优势产业,抓好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加快农业产业化推进步伐,大力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规范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克服雨涝灾害等不利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6.9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27亿元,比上年略有下降。 种植业受灾下降。全年种植业产值20.8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54.62%,比上年下降8.47%。全年粮食产量为63.17万吨,比上年下降1.76%,其中:夏粮25.05万吨,增长4.68%,秋粮38.12万吨,比上年下降5.57%;棉花播种面积26.92万亩,产量1.21万吨,下降62.88%;水果产量7.06万吨,下降8.43%。 林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实现林业产值3307万元,比上年增长21.72%。当年新植成片林2.8万亩,植树总量460万株,林木抚育面积6.2万亩。植树造林顺利通过国家造林检查验收。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牧业完成产值11.35亿元,比上年增长8.30%。全县三禽饲养量1133万羽,比上年增长4.33%,牛饲养量8.39万头,羊饲养量37.80万头,比上年增长79.4%,生猪饲养量89.74万头,比上年增长14.48%。初步形成沂河淌万亩种草养畜养禽示范带。 渔业生产因涝下降。全年实现渔业产值达3.52亿元,比上年下降8.8%。 水产品产量3.58万吨, 比上年下降5.29%,其中:海水产品1.11万吨,与上年持平,淡水产品2.47万吨,下降7.14%。初步形成沿海滩涂精养、海淡水工厂化养殖以及善后河网箱养殖等水产养殖基地。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组织2100台农机外出跨区作业,实现跨区作业收入5300万元。累计投入6019万元,完成农田水利土方1417万方,完成县级河道疏浚18条76.8公里154万方,中沟291条401公里;新改建泵站14座661千瓦,新建砼防渗渠道75.2公里。争取农业开发项目资金2173万元,滩涂开发项目投资100万元;三期世行节水灌溉项目506.47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1万亩,恢复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3万亩,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使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年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5个,有机食品品牌2个。“花果山”牌风鹅获得国家风鹅产品十大名牌。 农村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年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5.17万人,占39.7%;平均每个农村劳动力创造的农村社会总产值达14405元,比上年增长16.2%;据农村百户居民抽样调查,全年人均家庭经营总收入3164元,比上年增长3.2%,家庭经营费用支出1100元,每百元收入的费用由上年的29.79元增加到34.77元。 二、工业、建筑业 2005年,全县上下突出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把大办工业作为首要任务,强力推进落实工业发展的超常举措,强化责任,加快园区建设,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加强生产调度,分类推进,有效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工业经济呈现出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8.73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6.93亿元,比上年增长52.6%;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71.80亿元,比上年增长21.4%。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创产值10.9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4.8%,比上年增长52.5%。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县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43亿元,比上年增长50.9%;实现利税总额12213万元,比上年增长137.4%,其中:利润4952万元,税金7261万元,分别增长214.3%和100.3%。产值销售率达98.1%,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48.7%,比上年下降8.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由上年的2.25次调整为2.67次,快0.42次。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不同幅度的升降。年产棉纱13487吨,比上年增长83.4%;化肥1.94万吨,上升14.7%;饮料酒980吨, 上升73.1%;合成氨2.65万吨, 上升13.8%;人造纤维板3.77万立方米,增长74.2%;原盐5.83万吨,增长61.0%;水泥4.58万吨,比上年下降29.9%。 建筑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07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8.8%。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8.5%,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60.76万平方米,占85.7%,比上年增长38.5%;建筑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年末从业人员709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39人,增长4.78%,占从业人员的16.1%。 三、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41.88亿元,同比增长43.4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7.08亿元,同比增长61.11%,民营经济完成投资23.17亿元,同比增长58.72%。在规模以上投资中,城镇规模以上完成投资16.53亿元,同比增长40.9%;房地产完成投资15.25亿元,同比增长30.9%;民营经济完成投资7.18亿元,同比增长6.18%,其中个体私营完成投资3.56%亿元,同比增长72.02%。在农村投资完成额中,工业投资完成 15.64亿元,同比增长74.07%;民营经济完成投资16.0亿元,是上年同期1.04倍,其中个体私营完成投资13.50亿元,是上年同期1.24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