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连云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区拥有消费品市场16个,其中亿元市场数达到2个。亿元市场实现成交额7.34亿元,增长0.8%。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年末,全区个体工商户达5558户,注册资金10577万元,其中本年新开业866户,注册资金2845万元。全区私营企业达1594家(在地口径),其中本年新增405家,较上年净增371家。 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694美元,增长16.1%。出口创汇1.03亿美元,增长71.7%;新批三资企业23家。新增内联项目215个,同口径较上年增长100.9%;引进内联资金21.04亿元,同口径较上年增长76.8%。 七、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0913万元,增长76.4%。其中中央财政收入16170万元,增长90.6%,地方财政收入54743万元,增长72.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831万元,增长68.0%。个体私营税收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1441.13万元,增长81.0%。区域经济运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9.80%提升到13.82%,提高了4.02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节余突出。全年财政支出43093万元,增长51.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6095万元,增长39.1%;基金支出16998万元,增长75.3%。在一般预算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265万元,增长334.4%;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860万元;科技三项费用支出96万元;农业支出699万元,增长123.3%;城市维护费支出4336万元,增长112.1%;教育事业费支出4706万元,增长23.7%;行政管理费支出3717万元,增长30.9%。 八、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年完成科技发展计划25项,其中新产品4项,通过科技成果验收、鉴定4项。科技投入总量101万元。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区(包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共有中、小学和幼儿园53所,其中普通中学6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6所、幼儿园30所。在校学生数26314人。小学学生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教学条件大为改善,全区各类学校占地面积37.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6.97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1.84万平方米,计算机1361台,图书藏量40.6万册,电子图书藏量1272片。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区实有教师1444人,其中大学专科学历以上教师1178人,占全部教师的比重为81.7%;中小学中高级职称教师达735人。 学历教育和成人教育成果突出。全区拥有各类职工学校、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4所,民办文化专修学校(培训中心)8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服务站1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稳步发展,全年参加报名考试人数3092人,其中接纳新生报名1582人。年末,全区累计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的人数已达1433人。 卫生事业不断巩固发展。全区拥有乡级以上卫生机构8个,其中乡级卫生院8个,拥有病床位22张,卫生技术人员98人;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全年诊疗15.2万人次。 九、人口及人民生活 区域人口规模继续扩大。随着连云区城区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发展及其对区外人员吸引力的增强,全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年末,全区户籍人口达到20.02万人,同口径较上年增长0.76%;全区城镇人口17.09万人,乡村人口2.92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区人口比重85.4%。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8.18%,较上年上升0.62个百分点;女性晚婚率75.99%,较上年下降了0.07个百分点;节育率达89.38%;全年人口出生率8.79‰,较上年上升1.98个千分点;死亡率5.17‰,较上年上升了1.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2‰,较上年上升了0.48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城镇集体以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434元,增长14.1%。城市住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9元,增长14.0%。农民人均纯收入7259元,增长11.0%。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区累计参加失业保险职工达4902人,其中当年新增参加失业保险职工858人;全区累计参加养老保险职工达11765人,其中新增养老保险职工1500人;全区累计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累计达10579人,其中新增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1879人。年内劳动部门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1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7%。年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58人,较上年增加84人,全年农村低保金共计发放16.5万元,较上年增加3.9万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639人,较上年减少164人,月保障标准为170元。 注: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