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新浦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0-03-05 连云港市新浦区统计局

七、财政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纳税行为不断规范,社会综合治税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财政增收。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0494万元,净增收入10390万元,增长34.5%,高出地区生产总值增幅20.1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812万元,增收4852万元,同比增长28.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较大幅度增长,为区级财政正常运转提供了较强保障,全区财政支出22018元,增长19.0%。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普通初中在校生10182人,同比增长20.26%,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升学率达99.57%;小学在校生23650人,同比增长3.3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7%,2004年为100%。全区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85.71%、96.35%、99.40%,分别比上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1.52个百分点和0.25个百分点。

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实施了城区南部三校联动工程。投入资金980余万元,完成了海宁小学综合楼、林场小学教室等工程,新建校舍面积8713平方米。投入资金518万元,实施“六有”工程项目53个,新建餐厅食堂3315平方米,新建改造厕所1725平方米,购置单人床296张,硬化路面5072平方米。完成海宁中学、临洪中学等学校“校校通”工程。组织开展了庆祝新浦区成立50周年专场文艺演出、庆新春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的成果。全区共上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4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4项。市级项目38项,分别为:工业项目10项,农业项目8项,社会发展项目4项,示范推广项目4项,三药攻关4项,地方专项1项,创新服务体系项目1项,市火炬计划项目4项,市星火计划项目2项。组织并通过市级验收项目数8项,其中省星火计划项目3项,省火炬计划项目2项,连云港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3项。全年新批省高新技术企业2个,省高新技术产品5个,专利申请量为219件。

九、卫生和环境卫生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5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69个,卫生技术人员582人,病床床位220张。其中区行政管辖的卫生医疗机构10个,技术人员336个。

强化市容环境整治。集中整治了通灌路、海昌路等重点路段的占道经营等市容违章行为。开展了城郊结合部卫生、景区入口处卫生等卫生突击整治活动。加大环卫设施投入,购置环卫机械车辆7台,新建改建公厕11座,新添垃圾果皮箱300只。推进城市美化亮化,实施美化项目74项,亮化项目47项。实施拆除违法建设专项整治活动,拆除违法建设4万多平方米。开展饮食业油烟污染整治,切实解决饮食业油烟污染扰民问题。加强烟尘和噪音控制,全区烟控区、噪声达标区面积分别达28.3平方公里、23.6平方公里。

十、人口及人民生活

人口规模有所扩大。年末,全区总人口达到36.92万人,全区人口出生率达3.95‰,自然增长率为1.60‰,计划生育率达99.5%。

居民收入明显提高。2005年,我区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达到13101元,较上年增长17.7%;国有经济单位人均工资为15192元,增长13.1%;集体经济单位人均工资9445元,增长42.6%;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06元,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64元,增长13.74%。

再就业人数实现增长。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048人,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60人,安置失业人数2179人,全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10000人,年未城镇登记失业率4.12%; “4050”人员再就业267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人数为891人,农村劳动力开展就业培训人数为2512人,;社区开发公益就业岗位数为731人,核发职业资格证书206本,再就业培训合格率达90%;再就业培训就业率86.6%;创业培训人数为56名。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区医疗保险新增参保增加950人,征缴医疗保险费1033万元,医疗、工伤、生育基金征缴率100%;征收工伤保险费5.4万元,征收生育保险费50万元,工伤保险新增参保222人,生育保险新增参保3050人,企业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达8252人,征收企业养老保险费2178万元,征收失业保险费158.8万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98%;社会保险基金和专项现场监督检查面达80%。

全面落实低保制度。2005年共有3305户、8946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其中城市居民2658户、7258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保障金507.6万元。从7月1日起,我区城市低保标准由原来的人均150元提高到170元;农村居民647户1688人,累计下发保障金40.5万元。

说明:1、本公报除个别统计数据为初步核算数据外,其余全部为年度定案数据;

2、公报中所有价值量指标均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