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新浦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3-05 连云港市新浦区统计局

2005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扩总量、提速度、增效益为着力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和质量不断提高,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8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5.55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18.90亿元,增长15.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21∶73,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年末全区从业人员11425人,比上年末增加936人。其中在岗职工11221人,增加976人。

二、农业

农业经济有了新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6565万元,比上年增长12%。粮食实收面积7.62万亩,总产量29097吨,棉花种植面积1.73万亩,总产量1256吨。蔬菜种植面积0.8万亩,总产量为19441吨。红香溢樱桃、云台茶叶、南城冬枣等6个农产品基地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规模达1万亩。林业呈现稳步增长。全年林业产值357万元。完成成片造林7213亩,其中封山造林5313亩。畜牧、渔业产值保持稳步发展。全年牧业产值11451万元。渔业产值928万元。肉类总产量4600吨,禽蛋产量2300吨,牛奶产量225吨。

认真落实相关政策,顺利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全部免征农业税,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发放粮食补贴90万元。新建改建泵站15座,疏浚河道14条,改造中低产田13000亩,建设高效农田3000亩。南岛路全线建成通车,打通了南云台地区与东西部城区的交通瓶颈。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大科技支农力度。抓好项目帮扶,帮扶农户136户,帮扶项目152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全区工业完成销售产值278393万元,比上年增长19.67%。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36%。全部工业增加值4.05亿元,同比增长14.3%。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8794万元,比上年增长21.68%,实现利润7303万元,比上年增长17.96%。

2005年底,全区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38家,完成增加值30413万元,比上年增长11.9%。集体企业增加值6448万元,增长28.69%;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2042万元,增长38.2%;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7231万元,增长7.8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970万元,下降8.9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2722万元,增长13.44%。全年轻工业增加值12053万元,增长39.97%;重工业增加值19377万元,增长0.7%。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14428万元,比上年增长26.24%。产品销售率为98.18%。加快科技创新,带动传统工业优化升级。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受房地产业的拉动,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16.0%。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493万元,同比增长38.80%,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完成101481万元,同比增长40.16%。民营投资增速较快,全区完成民营投资84763万元,同比增长105.15%,增幅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66.35个百分点,占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4.03%,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稳定发展,全区民间投资完成97748万元,同比增长90.20%。房地产开发投资42053万元,增长15.80%。规模以下投资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29%。

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城区形象明显提升。投资6500万元实施通灌北路通达和片区拆迁改造工程。海宁东路等建成通车,改造完成海连东路、通灌南路等主城区道路,新河路、健康东路等25条便民路相继完工。完成海昌北路、朝阳中路等道路的人行道板整治。推进城区绿化,全区绿地总面积达到756.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8平方米。工业投入力度加大,全区工业投入36403万元,同比增长37.05%,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31.79%,投资结构得到优化。重点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较为理想,全区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8.57亿元,占到全区投资规模的75.1%。日月花园、东方纽约城等小区顺利开盘,青岛花园一期、民生花苑一期、等小区交付使用,美凯龙国际家居广场、国际服饰城、新一佳超市、国美电器等大型商贸企业相继开业,宏源钢业、博爱木业、研磨厂碳化硅等工业项目陆续竣工投产。宝安商业广场二期、北京华联超市等项目完成主体工程,亿家圆商业广场、宜尔杉二期扩建、北大四季沐歌太阳能、捷成家具、登一建材等基建和技改项目进展也较为顺利。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商贸业新格局开始形成。近一两年内新建成的新一佳、特易购、九龙世贸城、汇金世贸广场、文峰大世界、国美电器、苏宁电器、中百连云港店、上海农工商等一批大型购物超市、综合商场、连锁企业,与我区原有专卖店、特色街一起,构建了我区商贸流通的新格局。居民消费购物环境大大改善,社会消费增势强劲,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89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3.72亿元,比上年增长20%;餐饮业4.17元,增长8%。城乡商品交易市场23处,成交额50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2532户。

强化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新增内联项目169个,新批外资项目20个,内联客方到位资金12.07亿元,增长79.8%。外经期末在外人数980人,同比增长38%,其中今年新派400人,同比增长9%。

2005年,全区协议注册外资5216.1万美元。八佰房地产、中科地产、孔雀沟旅游开发、欧华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24家外资企业实际到帐外资1952.1万美元。对外贸易跃上新台阶。全区完成地方自营出口6507万美元,同比增长148.3%。外经合作稳步推进。外经营业额920万美元,同比增长27%。

六、旅游

旅游业发展良好。 AAAA级景区渔湾完成投入1050万元,实施了山门广场、停车场、山上游客步行道等改造工程。成功举办了东磊玉兰花会、渔湾民俗风情节等旅游节庆活动。积极开拓新的旅游客源市场,狠抓辖区内的旅游企业的行业管理,认真开展星级宾馆、饭店的复核及评定工作,对个别消防安全有隐患的单位进行了重点排查并制定了整改措施,积极组织全区旅游行业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优质服务年”的活动,提高了我区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认真组织景区和各大旅行社参加市组织在上海、南京、山东、武汉、太原等周边省市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强化旅游宣传促销的主旋律,扩大了新的旅客客源市场,收到了明显效果。全区接待游客量达280万人次,同比增长1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18%,渔湾景区门票收入36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