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长白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5 白山市长白县统计局

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积极实施县域突破战略,合理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合

全县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实现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生产总值(GDP)89585万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21700万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29811万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38074万元,增长0.4%;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18.4:33.5:48.2转变为2003年的24.2:33.3:42.5;三个结构更加趋向合理,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507元。

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财政收入有所增加,2003年全县财政收入4668万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52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1.7%,财政支出达14256万元;努力拓展就业渠道,劳动就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1098人,全年再就业人数达1901人;年末全县尚有登记失业人数787人;失业率3.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产业发展协调水平有待提高,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尚需挖掘,老企业技术改造任务仍很艰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扩大就业的任务依然重要。

农业

全县各地坚持“调整、创新、放活、增收”的基本思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3129万元;比上年增长8.3%。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5387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822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326公顷;粮食总产量11703吨。

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牧业产值718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7%;肉类产量6512吨;蛋类产量1754吨。

林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11060万元;比上年增长7.4%;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04公顷;比上年增长20.9%,森林防火工作取得持续5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不断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县乡级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49576万元;实现增加值20734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47276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9791万元;产销率达到90%;利润总额达到727万元,主要产品产量不断增长,木材123506立方米,

比上年增长10.77%;助滤剂10200吨;发电量8689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6%。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888万,比上年增长530%;全年施工工程3个;竣工3个,建筑面积38081平方米,竣工面积26359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666万元,比上年增长114.6%;其中,国有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666万元,增长114.6%,城乡集体和居民个人投资2270万元,增长299.6%,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20540万元,更新改造投资16555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571万元。

全县基本建设投资项目21项,其中新开工项目12项,新增固定资产21710万元;更新改造项目6个,其中新项目2个,新增固定资产3730元。

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平稳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对扩大消费需求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315万元,比上年增长5.8%,集市贸易成交额11988万元,成交量1313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倍和25%。

对外经济

在积极实施扩大出口政策的作用下,全年外贸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全县进出口总额1189万美元,贸物进出口量56029吨,民间贸易额实现735万人民币。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增加值4364万元。全年客运量2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703万人公里;货运量23万吨;货运周转量2259万吨公里,年末汽车782辆;其中载客汽车363辆;普通货汽车419辆。全县私人拥有汽车840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858万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邮电业完成588万元;电信业务完成1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全县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2.9部/百人;移动电话13000部,比上年增加了3000部,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4部/百人。

旅游业持续发展,全年境外旅游达到1147人次,境内旅游达到34753人次,旅游业务收入达到3102万元。

金融和保险

金融业运行平稳,对全县经济的支撑保护作用明显增强,200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93338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储畜存款74170万元;比上年增长8.1%;各项贷款余额38443万元,比上年增长23.2%。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保险收入2640万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财产保险收入530万元;比上年增长10%,人身保险收入2100万元;比上年增长5%,财产险赔款300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180万元。

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学技术综合实力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9%,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14889万元,研制开发新产品10种,其中,省级9种,科技队伍壮大,实力增强,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24人。

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教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全县普通中学20所,在校生4902人,教职工619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194人,教职工56人;小学43所,在校生5486人,教职工889人,幼儿园1所,全县幼儿班13个,在园幼儿348人,少数民族中小学各一所,在校生941人,教职工109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健康有序,全县文化站9个,组织文艺活动13次,艺术表演60场,观众6万人次,图书馆书藏量69000万册。

广播电视业蓬勃发展,全县行政村有线电视和上网率达到100%,广播发射4部21千瓦,电视发射机43座72台,发射功率3.637瓦,电视人口覆盖率86.47%,广播人口覆盖率96%。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县卫生机构38个,床位312张,卫生技术人员561人。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县举办排球,足球、篮球、乒乓球、门球,健身表演等7次大型体育活动,参赛人员达300人次,观众1.5万人次。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成效显著,年末全县总人口85112人,其中,城镇人口38951人;乡村人口46161人;总人口中汉族人口71611人,占总人口的84.14%,少数民族人口13501人,其中,朝鲜族人口12920人,占人口总人口的15.18%;全年出生人口540人;出生率为6.69‰,死亡人口409人;死亡率5.07‰;年净人口141人;自然增长率为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