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辉南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辉南县统计局 2008年3月12日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基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推进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顺利完成了年初的预期目标,为高质量完成“十一五”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 合 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30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7000万元,同比增长18.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38000万元,同比增长38.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8000万元,同比增长22.8%。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7.7: 35.8:36.5调整到2007年的26.7:38.0:35.3。2007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拉动全县经济4.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50.7%,拉动全县经济1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1.3%,拉动全县经济8.6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28008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0.8%。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61175万元,比上年增长26.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综合竞争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经济增长方式依然较为粗放,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显突出;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社会保障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农 业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县农业取得良好发展,2007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61967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6.1%。 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2007年全县粮食产量首次突破50万吨,比上年增长18.5%,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县种植优质水稻25460公顷,比上年增长20.6%;玉米27655公顷,比上年增长16.9%,品种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畜禽出栏全面增长。牛出栏总量达12.6万头,比上年增长3.2%;羊出栏3.81万只,下降23.5%;生猪出栏18.29万头,增长2.7%;家禽出栏1716万只,增长15.9%。畜产品产量全面增加,肉类总产量6.5万吨,比上年增长8.3%;禽蛋产量1.1万吨,增长6.7%;牛奶产量0.35万吨,同去年持平。 表3: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指 标 单位 2005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万吨 50 18.5 蔬菜总产量 万吨 9.4 -14.1 肉类总产量 万吨 6.5 8.3 鲜蛋总产量 万吨 1.1 6.7 牛奶总产量 万吨 0.35 持平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0.4 33.3 出栏生猪 万头 18.29 2.7 出栏家禽 万只 1716 15.9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7%;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均有增加,其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17台、农用水泵127台,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7460公顷,比上年增长27%。 农产品加工业、园艺特产业、绿色食品产业迅速崛起。截止到2007年底,全县引进推广新技术21项,新品种17个,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14个,基地面积达37万亩,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3家,其中:工商新注册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7家。 工业和建筑业 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生产组织,全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水平。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833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18%。 表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单位:万元 指 标 2007年 比上年增长% 工业增加值 98330 37.18 其中:冶金工业 31034 70.1 医药制药业 23007 9.5 农副产品加工 25058 42.5 矿产业 3541 192.4 机械加工业 6611 22.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原 煤 万吨 54.3 5.8 钢 材 万吨 40.3 -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