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通化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5 通化市通化县统计局

从各产业投资完成情况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77039万元,比上年增长3.2倍;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24794万元,比上年增长50.9%,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53.5%;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18353万元,比上年增长27.6%。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高位运行态势,投资结构趋向合理化。

五、交通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保持稳步发展。全县县内营运线路57条,营运班车64台1360客位,年平均日发班次116次。共有营运载货汽车2355台6679吨位;营运出租客车513台2565客位,比上年增加13台,增长2.6%。完成客运量330万人次,增长5.8%,完成旅客周转量9548万人公里,增长5.5%;完成货运量345万吨,增长5.8%,完成货物周转量13030万吨公里,增长5.8%。

邮电通讯业不断壮大,移动电话快速增长。全年局用交换机总容量6.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48474户,下降6.3%;移动电话年末达到95090部,增长97.41%。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9.8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8.9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5292户,同比增长44.5%。

六、贸易市场

贸易市场看好、进出口额加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6512万元,比上年增长30.0%。其中,县的零售额51025万元,增长25.2%;县以下的零售额45487万元,增长35.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4103万元,增长14.9%;餐饮业零售额31810万元,增长75.2%。

实现对外贸易总额4681.6万美元。其中:外贸出口总额3020.3万美元,外贸进口总额1661.3万美元。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市场发展良好。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8649万元,比上年增长48.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9106万元,比上年增长44.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3911万元,比上年增长31.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46457万元,增长16.4%。现金收支相抵回笼6226万元。

保险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4681万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986万元,同比下降6.7%。退保金及给付金额693万元,同比增长2.3倍;财产险保费收入1695万元,同比增长54.0%。理赔金额778万元,同比增长17.8%。

八、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全年科技立项16项,申请无偿扶助资金650万元,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第一家县级“中药新药开发及种植产业集群”,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科技专家特派员兴业工作试点县”。科技三项费用1352万元,比上年增长13.4%。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普通中学26所,普通高中招生1617人,累计在校生5231人,升学率为88.7%;初中招生3237人,累计在校生9523人,升学率为60.6%;小学75所,累计在校生1424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中等职业学校1所,招生337人,累计在校生611人。

文化体育工作逢勃发展,旅游工作出现新局面。2007年,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有大泉源宝泉涌、大安溶洞群、龙泉龙岗、下龙头龙岗等七处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泉源酒业成为吉林省第一家获省级“双遗产”殊荣的单位;成立了通化县第一家国内旅行社,填补了我县没有旅行社的空白;国庆节期间在石湖镇举办了“石湖国家森林公园游”启动仪式。迎来第一个以旅游团方式进入我县旅游的团队,进行了大泉源酒厂线路和石湖线路二日游。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了有线电视“屯屯通”、县城光网二期改造和英额山台、茂山台改造工程。全县有线电视用户5.4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8.8%,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开展了“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加强了医疗、食品、药品市场的监管;投资747万元,对5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为医疗机构购置更新设备236台(件)。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爱国卫生工作成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良好,参合农民普遍受益。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7个,医疗床位732张,房屋建筑面积31260平方米,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57人(不含诊所)。其中,执业医师345人;执业助理医师74人;注册护士180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44651人,比上年增加2146人。其中,男性125967人,女性118684人,男女性别比为106.1:100。全年出生人口1785人,出生率为6.58‰。死亡人口1391人,死亡率为5.2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2‰,计划生育率为93.5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239.37元,比上年增加638.37元,增长17.73%。全县乡及乡以上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31380万元,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14018元,增长19.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5.64平方米,建制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4.14平方米;乡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1.13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人数为40406人,比上年增加6493人,增长19.1%。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职工21910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10008人。收缴社会保险金10254万元,比上年增长2.67倍。拔付8508万元,比上年增长25.8%。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612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0370人,增长6.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41246人,参合率为84.9%。到07年末,全县农民住院患者15609人,慢性病221人,受益农民9795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县拥有敬老院16所,床位1796张,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覆盖人口达18696人。其中,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覆盖人口达10089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人口达8607人。农村救助救济人数35153人,发放救灾救济款224万元。

十、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取得成效、城区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0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24.58%;烟尘排放达标率为67.92%。年度人均环境污染治理费达到336元。

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1-12月份全县共发生事故265起,比去年同期的272起,下降2.57%。死亡23人,比去年同期的31人下降25.81%,伤107人,比去年同期的142人下降24.65%,直接经济损失1535980元,比去年同期的1705387元下降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