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公主岭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公主岭市统计局 2008年3月24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突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活力,提高质量效益,狠抓政策落实,关注改善民生,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502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589585万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40852万元,同比增长23.9%;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94587万元,同比增长26.6%。经济结构继续调整,发展方式有所转变。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6年的45.9:24.3:29.8调整为2007年的41.4:23.9:34.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8%、35.1%和55.1%;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1%,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降低5.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幅提高,由去年的11250元上升到今年的13329元,同比增长18.5%;工农业生产总值有较大增长,全年达1814801万元,比上年增22.4%;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51322万元,同比增长25.5%。人均财政收入达480元,同比增长24.1%;农村人均纯收入达4381.9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9873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5.3%和1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80467万元,比上年增长4.1%。 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142人,解决零就业家庭546户。农民劳务输出18.9万人,实现收入9.25亿元。 农 业 农业经济运行良好,全年实现农业产值962520万元,同比增长9.3%。其中农业产值363636万元,林业产值1931万元,牧业产值573190万元,渔业产值121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550万元。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1.8万公顷,与去年基本持平。虽遭遇了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产量仍达43.6亿斤,仅下降3.6%。 畜牧业稳中有升,仍处于拉动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地位。产值同比增长10.7%,并占农业总产值的59.5%,拉动其增长6.19个百分点;年内猪、牛、羊、禽分别发展到393.44万头、62.5万头、38.1万只和5492万只。分别增长10%、2.3%、12%和3%;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7.2万吨;禽蛋产量达14万吨;奶类产量达2.3万吨。分别下降5.8%、增长2.9%和173%。 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以农田水利建设私灌溉工程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年新打抗旱井1817眼,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4650公顷;农业机械化水平继续提高,示范水平有效提升。到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0万千瓦时,拖拉机及种植业机械达139271台(部)。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666台,与其配套的种植机械2734台。小型拖拉机29099台,与其配套的种植机械65007台。畜牧机械达3225台。 农业投入相对增多,主要能源及物耗有所变化。全年化肥施用量18.3万吨,农膜使用量1400吨,农村用电量131224万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增长1%、4.4%和1.7%。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新农村试点村达58个。市里投资1.28亿元,新修水泥路320公里,通村率81%。投资550万元,新建沼气池2976个。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工业产值852281万元,增加值27273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0.73%和26.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720139万元,增加值23060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95%和27.1%。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年实现销售产值826455万元,同比增长4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698548万元,同比增长42.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04286万元,同比增长4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96594.9万元,同比增长43.1%;实现工业产品产销率97%;实现利税29866万元,同比增长14.9%。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25246万元,同比增长14.9%;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2万元/人。 对工业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的依然是农副产品及汽车零部件加工业。全年农副产品工业实现产值390339万元,汽车零部件加工业实现产值28453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7.95%和36.8%,拉动工业产值增长分别为19和12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势头不减。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221000万元,增加值68122万元。分别增长15.8%和14.1%。在建筑业产值中,建筑工程产值完成157321万元,安装工程完成51687万元,其他工程完成11992万元;全部峻工产值为204775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20.2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累计完成投资额为52.52亿元,比上年的33.2亿元增加19.32亿元,同比增长58.1%,拉动经济增长6.98个百分点。 按经济类型分,私营、民营经济及各种股份有限公司完成40.2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76.8%。国有、集体所有制经济完成12.32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23.2%;按所属辖范围分,市本级完成35.51亿元,农业科技园区完成11.01亿元,范家屯开发区完成6.0亿元。 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投资5.6亿元的木糖醇项目、投资2.5亿元的松源物流项目、投资3.2亿元的华翔内饰件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持续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64102万元,比上年增长25%。 道路基础建设力度加大,通车里程增加。截止年末,全年公路里程达2413公里,桥梁里程达7374米,分别比上年增加333公里及478米。其中等级公路里程达2389公里。全部公路中,有国道380公里,省道190公里,县道785公里,乡道838公里及村道220公里。全市公路密度为67%,晴雨通车里程为98%。 全市汽车拥有量为8027辆,出租车拥有量为1660辆。分别比上年增长32.4%和17.5%;全年客运量为990万人,客运周转量为27720万人/公里;全年货运量为1282万吨,货运周转量为37178万吨/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33390万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邮政业务量为4552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全市固定电话户数已发展到22.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38.8万户,互联网用户数达3.2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4%、14.8%和14.3%;全市乡、镇、村通电话率达100%。 商业与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2172万元,同比增长25.18%。分城乡看,市区商品零售额实现346851万元,同比增长29.6%。农村的商品零售额实现163320万元,同比增长22.3%;从行业上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商品零售额451016万元,增长23.99%。餐饮业实现商品零售额50156.1万元,增长40.4%;在批发零售贸易业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07212.2万元,增长35.7%。限额以下及个体企业实现零售额344803.1万元,增长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