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桦甸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目标,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36371万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5000万元,增长21.9%;第二产业增加值376547万元,增长58.7%;第三产业增加值224824万元,增长35.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8368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8.1:45:26.9。社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58075万元,比上年增长3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2829万元,增长24.8%。国、地税税收收入为50321万元,增长39.3%.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7.7%,比同期增加0.2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90455万元,比上年增长1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源型项目比例过高,开发深度不够,综合竞争和利用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重点税源企业生产不稳定,新税源培植缓慢,财政形势紧张;城镇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保障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2007年度全市农业总产值为357527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粮食产值为70284万元、畜牧产值为157237万元、多经产值为13000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9.8%、19.8%和22.2%。种植业生产全面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6883公顷,总产量504941吨,增长8%,突破五十万吨大关.其中玉米面积65655公顷,产量407843吨;水稻面积9470公顷,产量70198吨;大豆面积10307公顷,产量21583吨;油料总产量4643吨;水果总产量135160吨;蔬菜产量为317411吨;中药材产量为13826吨。 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现已建成育肥牛园区18个,百头规模大户44个;全年肉类总产量101771吨,禽蛋产量23018吨;牛奶产量7113吨。林蛙封沟放养880多条沟溪,回捕量达到3400多万只,产林蛙油50多吨。渔业水产品产量4506吨,增长25.5%。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成林抚育面积为12220公顷;幼林抚育面积为12125公顷;全年采伐产量为234478立方米;培育苗木123公顷;薪材31910吨;人工造林面积为356公顷。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149667千瓦;农用拖拉机6440台;农村用电量4852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3.8%。有效灌溉面积达8560公顷。 全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6.88万人,劳务收入达到2.51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11268万元,比上年增长55.9 %。 全部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36000万元,增长78.8%。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46000万元,增长7%;集体企业增加值3000万元;股份制企业增加值50000万元;私营企业增加值137000万元。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产品销售收入473591万元,比上年增长98 %。实现利税96215万元。盈利企业盈利额76191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882万元,实现净利润75309万元。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9.5%。2007年全市生产的主要工业产品中:发电量19.9亿千瓦时;铁矿石原矿量237万吨;纤维板7.3万立方米。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26900万元。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524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2194万元,比上年增长13.3 %,其中城镇投资520000万元,增长47.7 %。 在总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2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0 %。工业投资419000万元,增长13.6 %。第三产业投资227000万元,增长6%。房地产开发投资10000万元。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9.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9.4万平方米。 重点工业项目稳步推进。中国第一铅笔股份有限公司年产6亿支铅笔项目和吉粮集团年产10万吨玉米饮料项目成功落户桦甸,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陶瓷园区引进陶瓷企业7户,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油页岩综合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阜新集团正式接收热电厂和公郎头及公合2户油页岩采矿企业。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417万元,比上年增长17.7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5952万元,增长17.9 %;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9465万元,增长17.4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63513万元,增长16.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9740万元,增长25.5%;其他行业零售额2164万元,增长22.5%。 2007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344865万元,增长23.4%。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7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245950千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6.5%。公路旅客周转量361120千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8%。城市公共交通标准运营车辆102标台,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1000万人,出租汽车513辆。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业务总量1.4亿元,增长6.1%;网通系统固定办公电话用户7988户;住宅电话用户69324户;小灵通用户10789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10206户。移动、联通两大公司电话年末用户22.6万户。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功举办第二届白桦节,全市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112万元。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03421万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7491万元,增长6.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9529万元,比上年增长3.1%。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到2007年底,全市共有10家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15468万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828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11640万元。全年赔付额4229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2369万元,人寿险赔付额1860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到2007年,全市有普通中学24个,小学108个。全市专任教师4017人。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生数分别为2.84万和2.9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5%,初中和高中升学率为80%和78%。中小学流失率控制在最低水平,毕业生巩固率连续保持在90%以上.改造维修校舍11.8万平方米,新建第一实验小学和夹皮沟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并交付使用。科技事业把整合全市科技资源,打造科技平台,做为科技工作创新的突破口,以推动科技创新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2007年申报科技2个申报专利3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