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舒兰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5 吉林市舒兰市统计局

舒兰市统计局

2008年2月21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开拓创新,团结实干,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业提速增效、新农村建设、城市开发及社会事业等重点工作,高起点谋划、高目标要求、高标准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圆满完成了全年计划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国民经济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3.8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3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7.0亿元,比上年增长18.4%;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1.7亿元,比上年增长88.7%;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5.1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9696元,比上年增长32.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的构成比例由2006年的48:12.7:39.3发展为42.3:18.3:39.4。

财政收支

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为26345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31.7%。其中一般预算体制收入16373万元,比上年增长37.3%,财政状况出现好转。

农业

2007年,农村政策的有效落实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市发放各种惠农政策资金11421万元,使农民人均增收248元。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22775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84.1万吨,比上年增长了7.5%,其中:玉米达到41.2万吨,水稻达到35.8万吨,大豆达到3.5万吨。

畜牧业和渔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全年猪、牛、羊肉产量达到15.0万吨,禽蛋产量4.2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7050吨。

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为6308万元,当年完成造林面积982公顷,全年四旁植树为35万株,森林防火连续26年无一般森林火灾。

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4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9%,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1.8%。

建筑业发展加快,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建筑企业施工工程241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8%,房屋竣工面积为3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3%。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成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7亿元,比上年增长67.3%,引进和实施了包括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加工、建材及矿产资源深加工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高、市场前景好、拉动能力强的项目,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内贸易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9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22.5亿元,餐饮业零售额实现2.4亿元。

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对外经贸取得可喜成绩,新发展外贸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外贸出口创汇达到1500万美元。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9157万吨公里;旅客发送量11009万人公里。邮政业务总量完成2490万元。本地固定电话用户为98175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为34501户;乡村电话用户为72840户;小灵通电话用户为9166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9.8万户。

旅游产业开发取得新进展。在完成总体发展规划修编的基础上,实施了城市森林公园部分改造,完成园内48户居民搬迁;启动亮甲山生态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新安漂流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服务功能,金融业货币供应量增加,存贷款增加较多,不良贷款减少。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9.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3.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8.7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8336万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895万元;人身保险费收入7441万元;财产险赔款金额为723万元,人身险赔款金额为4717万元。

二、社会发展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2007年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整体教学水平明显提升,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高考录取人数在全省取得较好位次。全市有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2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普通中学共计34所,在校学生29291人;小学共计186所,在校学生34153人;幼儿园146所,在园儿童742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9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948人。

全年共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1项,批准、完成4项;争取资金531万元,实际到位275万元;现有各类科技经济协会108个,共有会员13000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艺术馆1个,图书馆一座,少年业余体校一座,档案馆一个,向社会开放档案2.0万卷;有广播电台一座,每日播出节目9小时15分,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5%。有线电视台一座,有线电视节目增至41套,实现了县至乡的光纤联网,将舒兰中心城区的41套节目下传至各乡镇。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1.7%。广播电视整体编播水平进一步提高。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5个,卫生技术人员1412人,医疗床位1938张。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全民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市有组织的各项健身活动站23个,自发活动站11个,参加活动人员达8750万人,活动项目23项,我市运动员在地区级以上比赛中获银牌2枚,铜牌3枚。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市环境污染有所抑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为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三、人民生活

人口与计划生育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5.9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9.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30.0%;农业人口为46.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点为70.0%;男性人口为3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1.2%;女性人口为32.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8.8%;全年出生人口为6753人,出生率为10.3‰ ;全年死亡人口为2139人,死亡率为3.3‰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0‰ 。计划生育率达到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