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丰满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5 吉林市丰满区统计局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丰满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区人民抢抓机遇,拼搏进取,通过召商引资、项目建设及开展工业提速增效活动,全区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奋斗三年,总量翻番”的目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迈出了新步伐。

一、国民经济

(一) 、综合

全区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68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324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5996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7%;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7528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三次产业之间结构比例为12.1:59.8:28.1。

2006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2140万元,其中区直接组织入库20785万元,同比增长15.0%;财政支出为23539万元,同比增长15.5%;一般预算全口径收入为19677万元,占GDP的比重为7.4%;一般预算体制收入5759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全区可支配财力为19821万元,比上年增长22.6%;人均可支配财力为29029元, 比上年增长19.1%。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6年,全区共完成招商引资总额57亿元,同比增长64.7%,其中域外资金28.3亿元,同比增长41.5%。有千万元以上项目68个,亿元以上项目24个。全年外商直接投资为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3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省资金95000万元。

(二) 、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为53639万元,同比增长7.0%,其中:农业产值为24755万元;牧业产值为21961万元,林业产值为1050万元,渔业产值为5342万元。

2006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3078公顷,比上年下降4.4%,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为2002公顷,玉米播种面积为6627公顷,大豆播种面积为1684公顷,蔬菜种植面积为2258公顷,水果实有种植面积为1428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为58774吨,比上年增长13.0%,其中:水稻产量为15303吨,比上年增长21.3%;玉米产量为40205吨,比上年增长9.4%。大豆产量为3162吨,比上年增长23.7%;全年蔬菜产量为75857吨,比上年增长0.5%;全年水果产量为13053吨,比上年下降1.3%。

全年大牲畜存栏为30496头,出栏为15981头。生猪年末存栏为51643头,全年出栏为77379头,牛年末存栏为28728头,全年出栏为15642头。

家禽年末存栏为1213千只,全年出栏为1040千只。肉类总产量为13193吨;奶类总产量为20671吨;蛋类总产量为7953吨。水产品产量为3665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1、工业经济继续高速增长,效益提高,全区经济总量持续增加。

2006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61103万元,同比增长29.4%;实现工业增加值141006万元,同比增长30.6%。2006年全区第二产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已经达到59.8%,其中工业为52.7%,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3%。

2、规模工业发展速度加快,户数增加,经济效益提高

通过开展提速增效活动,到2006底,全区规模工业发展到57户,比2005年增加22户,增长62.9%。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5亿元,同比增长40.2%;实现工业增加值11.2亿元,同比增长57.2%。实现工业利润0.90亿元,同比增长130.8%。全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31.1%,本年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86吨标煤,同比下降22.5%。规模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0.6%,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

3、建筑业发展速度平稳。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960

万元,比上年增长23.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到2006年底,全区共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55个,房地产项目10个,实际完成投资679244万元,同比增长61.3%。其中亿元项目12个,完成投资87000万元;五千万元以上项目30个,完成投资105250万元,千万元以上项目177个,完成投资390360万元。

按投资方向划分,固定资产投资613376万元,交通投资12762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53106万元。

本年房屋施工面积为541399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507034平方米。本年房屋竣工面积52935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46260平方米。

(五)、第三产业持续增长。

2006年,丰满区以提升传统产业层次,培育新兴业态,发展城市交通道路运输业为主体,稳步发展商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社区服务建设有了一定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有了很大进展,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5284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8.1%。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均实现较快发展。2006年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为19216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商业批发零售业的增加值为23771万元,比上年增长12.0%;住宿餐饮业的增价值为12142万元,比上年增长8.5%;房地产业增加值为2169万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为17986万元,比上年增长11.8%。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是我区第三产业中的主导行

业,发展比较平稳。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56883万元,比上年增长15.0%,按行业分组,其中:批发业为44983万元;零售业为157955零售额为万元,餐饮业零售额为53945万元。

二、社会发展

(一)、科技、教育

科技工作成绩突出。全年列入市级以上科技发展项目21项,全年推广科技成果新技术19项。

教育事业继续蓬勃发展。全区有各类学校40所,其中:中学校有10所,小学校有2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总数为24527人,其中:中学在校学生数为8081人;小学在校学生数为16390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数为56人。2006年毕业生总数为6748人,其中:中学毕业生为3541人,小学毕业生为3202人,特殊学校毕业生为5人。全区教职员工总数为1533人,其中:中学469人,小学1052人,特殊教育12人。专任教师为1232人,其中:中学353人,小学868人,特殊教育11人。学龄前儿童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区有各类幼儿园53所,在园儿童为4166人,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达到415人。

(二)、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平稳发展。全区有文化馆1个,有图书馆1个,图书拥有量为0.93万册。有体校1所,在校学生有32人,等级裁判员3人,专职教练员3人,全年举办区级以上体育比赛8次,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5枚、银牌2枚、铜牌4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