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蛟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5 吉林市蛟河市统计局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主题,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显著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综合

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总量显著增加。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1.59亿元,增长19.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21亿元,增长10.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96亿元,增长34.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42亿元,增长15.5%。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066元,同比增长19.9%。

市场物价水平稳中趋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2.9%,高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为103.5%,高于上年同期2.7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全年实现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37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22万元,增长9.8%。

财政支出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支出335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288万元,增长32.9%。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居民消费水平不高,消费拉动作用不强;产业层次低,缺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支撑作用强的骨干项目;财政收入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社会就业和扶贫解困工作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城市生活和服务设施还存在着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0906公顷,比上年增加369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382公顷,增加275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524公顷,增加94公顷。粮食生产由于遭受自然灾害,产量减少。全年粮食总产量270667万吨,比上年减少13586吨,下降4.8%。

畜牧业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实现牧业总产值67015万元,比上年增长23.9%。全年肉类总产量51888吨,比上年增长16.6%。

林业事业(地方)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962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35万公顷。森林防火连续保持2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渔业生产取得新成果。2003年,全市渔业生产在养殖面积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产量进一步提高。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902吨,比上年增长5.0%。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7.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7%。全年机耕面积4.08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全年机播面积1.8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2.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2.8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4.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生产稳步增长、效益显著提高。全年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34116万元,增长8.4%;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2406万元,增长8.3%;实现利润总额2689万元,增长57.6%。

建筑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2亿元,增长39.8%。全年建筑施工面积5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4万平方米;建筑竣工面积5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基础设施建筑项目增多,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额度显著增加。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65亿元,比上年增长53.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0.18亿元,增长69.6%;技术改造投资2.77亿元,增长151.8%;房地产开发投资1.64亿元,下降22.0%;其它投资1.13亿元,增长25.6%;农村集体投资0.93亿元,增长32.8%。

五、交通运输和旅游

受“非典”影响,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分别比上年有不同程度下降。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9379万吨公里,下降5.0%;完成客运周转量10566万人公里,下降8.0%。

旅游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9808万元,新建旅游公路82.1公里。通过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长白山金秋枫叶旅游节,明显提高了蛟河的知名度。全年各景区接待旅游者人数93.5万人次,实现总收入2.2万元。

六、国内贸易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推动了贸易业的发展。全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分城乡看,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迅猛,消费品零售额显著增加。全年实现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15亿元,增长1.8%;实现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32亿元,增长41.6%。

七、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4.7亿元,同比增长11.3%。年内引进项目206个,其中:生产加工型项目82个、千万元以上项目42个。

对外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据外经局统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1124万美元;劳务输出2201人;自营出口创汇314万美元。

八、金融业

金融业运行稳定,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和提高。2003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28.5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5亿元,增长9.3%。。全部金融各项贷款余额18.7亿元,同比增长9.9%。金融机构现金总收入10.9亿元,增长43.1%;现金总支出11.3亿元,增长29.5%;全年净投放货币4.0亿元,下降19.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有小学192所,在校学生33234人,专任教师2931人;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28369人,专任教师148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24人,专任教师27人。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919人,专任教师95人;幼儿园71所,在园幼儿4379人,专任教师216人。

科技进步与创新步伐加快。工业技术创新工程成功地开发了一批新产品、新项目,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作用明显,北五味子基地200亩科技示范园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被正式列入中国吉林北药基地。年内新建6个技术依托协作联合体,实施和申报吉林市以上科技机构10户。

十、卫生、文化和体育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和发展,“非典”防治工作取得胜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参保率达到92.72%。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22个,卫生技术人员1394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9个,卫生技术人员1287人,床位1008张。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艺术表演和创作取得新成绩,群众文化多彩。全年举办大型文化活动6次。

体育工作广泛开展。全年举办运动会8次,参加运动会动员人数达到2164人次。年内参加地区以上体育活动5次,参加比赛运动员113人,获奖4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