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丰满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5 吉林市丰满区统计局

2004年,我区社会经济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区一化”的发展目标,克服了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安全生产任务艰巨、社会稳定难度增大等困难,凝心聚力搞建设,千方百计促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攀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现了全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国民经济

(一)、综合

全区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95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30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0%;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42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9%;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22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三次产业之间结构比例为7.6:36.0:56.4。

2004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3,069万元,其中区直接组织入库9,496万元,同比增长27.2%;财政支出为17886万元,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4%,全区可支配财力为15950万元,人均可支配财力为22211元。

招商引资工作卓有成效。全年招商引资项目185个,实际到位资金22.0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域外项目为106个,到位资金为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在招商引资项目中,千万元以上落地项目有31个,5千万以上落地项目有13个,亿元以上落地项目有11个。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为50866万元,同比增长15.1%,2004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9759公顷,比上年增长1.5%,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为1604公顷,玉米播种面积为4060公顷,蔬菜种植面积为2348公顷,水果实有种植面积为1379公顷。

全年实现农业产值为16138万元,比上年增长16.1%,

粮食总产量为40394吨,比上年增长15.2%,其中:水稻产量为14133吨,比上年增长36.0%;玉米产量为23761吨,比上年增长15.9%。全年蔬菜产量为53264吨,比上年下降15.1%;全年水果产量为7816吨,比上年下降17.0%。

畜牧业迅速发展。全年畜牧业产值为29367万元,比

上年增长19.4%,全年大牲畜存栏为41122头,出栏为29150头。生猪全年存栏为58618头,出栏为102116头,肉类总产量为17789吨,比上年增长4.0%;奶类总产量为23543吨,比上年增长21.3%;蛋类总产量为12657吨,比上年增长0.9%。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渔业产值为4017万元,比上年增长0.9%,水产品产量为3560吨,比上年增长0.6%。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4年,在工业兴区和招商引资政策的带动下,我区的工业企业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规模工业整体素质提高。全年全区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42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5.5%,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1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6.6%,规模工业已发展到24户,全年规模工业总产值为160620万元,比上年增长57.5%,规模工业增加值为52888万元,比上年增长72.5%。规模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为154483万元,比上年增长52.7%,工业资金利税率为7.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0000

万元,比上年增长20.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我区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又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254312万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83530万元,比上年增长125.2%;技术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9298万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他投资完成110494万元,比上年增长23.9%;房地产投资完成30990万元,比上年增长35.5%。本年房屋施工面积为3128009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915889平方米。本年房屋竣工面积41220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0500平方米。

(五)、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持续增长。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22500

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6.4%。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均实现较快发展。2004年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为51905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商业餐饮业增加值为86735万元,比上年增长17.7%;房地产业增加值为30647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为53213万元,比上年增长14.2%。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是我区第三产业中的主导行

业,发展比较平稳。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3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4%,按行业分组,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160180万元,餐饮业零售额为71820万元。

(六)、城乡个体、私营经济稳步发展。据区经贸局统计,2004年全区个体私营业户达到14650户。其中:私营企业720户,个体企业13930户。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6.0亿元,同比增长3.5%。

二、社会发展

(一)、科技、教育

科技工作成绩突出。全年列入市级以上科技发展项目14项,全年推广科技成果新技术12项。

教育事业继续蓬勃发展。合并后全区有各类学校47所,其中:中学校有11所,小学校有3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总数为30803人,其中:中学在校学生数为12438人;小学在校学生数为18313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数为52人。2004年毕业生总数为7432人,其中:中学毕业生为4090人,小学毕业生为3342人,特殊学校毕业生为0人。全区教职员工总数为1809人,其中专任教师为1448人,学龄前儿童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区有各类幼儿园62所,在园儿童为4312人,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达到353人。

(二)、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平稳发展。全区有文化馆1个,有图书馆1个,图书拥有量为0.91万册。有体校1所,在校学生有28人,等级裁判员3人,专职教练员3人,全年举办区级以上体育比赛7次,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2枚。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有卫生机构9个,编制医疗床位525张,卫生技术人员为381人,全区每千人拥有病床2.7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3人。

(三)、城市公用事业成绩显著。全年义务植树202万株,新增绿地12公顷,植草坪12000平方米。

三、人民生活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4年,我区总人口为189618人(计生人口),比上年减少575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96326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0.8%,女性人口为93292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9.2%。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5‰,比上年增长1.42个千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302人,人口出生率6.87‰,死亡人口799人,死亡率4.22‰。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85081人,比上年增加1016人,增长1.2%;非农业人口104537人,比上年减少1591人,下降1.5%,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7.54%,一胎率达7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