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武义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4 金华市武义县统计局

六、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增长较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亿元,增长15.7%。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33.6亿元,增长15.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5亿元,增长16.4%。

外贸出口下降。海关出口总额10.31亿美元,下降6.8%,降幅比年内最低点收窄了7.8个百分点。海关进口额2199万美元,增长14.2%。全部工业出口交货值达97亿元,下降5.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13万美元,下降19.8%。

旅游业较快发展。以“打造中国温泉名城,构建东方养生胜地”为发展目标,旅游功能设施得到完善,旅游发展环境得到优化,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县被评为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22.87万人次,增长51.2%;旅游总收入16.75亿元,增长51.6%;景点门票收入4968万元,增长36.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全年一般财政预算总收入达到14.37亿元,增长4.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34亿元,增长6.0%。地方财政支出12.74元 ,增长17.0%。民生支出保持增长,其中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6.2%、7.1%、56.5%、46.6%、44.3%。

金融存贷款增势较强。年末金融系统存款余额(本外币)143.9亿元,增长36.2%,增幅同比提高10.1个百分点。金融系统贷款余额(本外币)131.8亿元,增长47.2%,增幅同比提高21.8个百分点,2009年新增贷款42.3亿元,是2008年的2.7倍,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在人民币贷款中,工业贷款57.9亿元,增长44.6%,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16.76万元,增长30.2%。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县财产保险保费收入8878万元,增长24.5%;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3862万元,增长35.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专利申请量467件,专利授权量54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5件,授权量77件,增长30.5%,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专利授权总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2.0%提高到14.2%。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武义三中扩建二期工程、武义五中改(扩)建二期工程基本完工,校舍维修改造项目有序推进,全年完成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根据农远工程项目要求,将46套多媒体安装到18所农村中小学校。目前全县有小学29所、初中7所、普高3所、职高1所、继续教育中心1所。全县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小学毕业升初中比例、巩固率达到100%,初中毕业升高中比例达到98.36%。高考取得较好成绩,全县有2015名学生上线,上线率为87.4%,其中上重点大学线的有201人,上本科线1038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县创建省级东海文化明珠乡镇9个,市级东海文化明珠乡镇5个;有5个乡镇文化站站舍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县行政村通广播率99%以上,有线电视用户8万多户,入户率80%以上。《武义新闻网》、《今日武义》等新闻媒体得到进一步加强。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三级管理网络进一步完善,完成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稳步推进,建立家庭健康档案9万余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保率达96.5%;第二轮农民健康体检扎实开展,体检人数达16万余人。县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已完成门诊医技楼土建工程,正实施住院楼建设。年末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1129人,实有床位833张。

开展全民健身,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我县举办了“寿仙谷药业杯”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和“上顶置业杯”全国摩托车场地越野锦标赛。 我县代表团在市七运会上,共获得金牌26.5枚、银牌22枚、铜牌19.5枚。第三届温泉节龙舟比赛、首届“钓鱼扑克杯”竞技钓鱼比赛、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等赛事成功举办,体育小康村工程稳步推进,推动了我县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十、环境保护

“生态县”建设稳步推进。全县累计有282个村开展“生态县”建设,2009年有54个村列入生态村建设,累计受益人口达10多万人。农村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全县共完成重点整治村136个,一般整治村118个,单项整治村11个,卫生整治15个村,创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0个,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24个。完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体系的建设,基本建成“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城乡垃圾收集处理网络,从根本上解决我县农村垃圾污染问题。

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89.3%,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宣平溪水质达标率100%,流经县城及六乡镇街道的熟溪水质达标率96%,武义江水质较2008年恶化。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率69.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9年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36323人,其中农业人口282283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33‰,人口死亡率6.55‰,人口自然增长率2.79‰。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25元,比上年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5元,比上年增长10.2%。

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深化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县低保对象3263户,4793人;医疗救助1014人,救助资金266万元;救灾款217.8万元,救助灾民7261人次。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785对,离婚636对,依法办理收养登记80件。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到年底全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60031人,征缴养老保险基金14350万元,比上年净增5518人,发放养老保险金11517万元;医疗保险参保43555人,比上年净增3480人;工伤保险参保65183人,比上年净增11131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12155人,比上年净增59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1393人,比上年净增455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0575人,领取养老金人数2603人,发放养老金18.75万元;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6717人,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2173人。

注:1、人口数为公安年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指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

4、限额以上投资指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