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突泉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4 兴安盟突泉县统计局

突泉县统计局

2004年3月

2003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盟经济会议精神,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国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初步统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亿元,增长13.6%;第二产业增加值3.7亿元,增长30.0%;第三产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9.5%。

市场物价有所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7%,衣着价格下降0.3%,居住价格上涨3.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5%,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3%,娱乐教育及服务价格下降3.1%。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就业人口14.1万人。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923人实现了再就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全部财政收入6514万元,比上年增长29.68%;地方财政收入5527万元,增长31.56%。地方财政支出22638万元,比上年增长10.8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仍处于粗放经营状态,效率低下;水利建设严重滞后、质量不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村产业结构尚需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工业经济发展规模小、总量不足;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压力较大。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7667公顷,油料面积比上年增加1333公顷,糖料面积比上年减少1420公顷,蔬菜、瓜类面积比上年增加1000公顷。

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全年粮食产量407073吨,比上年增加137028吨,增长50.7%;油料产量7019吨,比上年增加4157吨,增长145.2%;糖料产量5689吨,比上年减少27904吨,减少83.1%;蔬菜、瓜类产量45242吨,增长27.4%。

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畜牧业增加值18269.9万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5%。日历年度家畜总头数53.4万头(只),肉类总产量17116吨。

由于连年旱灾,渔业生产受到影响。全年水产品产量为300吨,比上年下降54.2%。

林业生产取得新进展。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完成造林面积(退耕还林(草)面积)为1.3万公顷,同比增长160%。

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水利建设工程共开工4775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71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0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3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7112万元,比上年增长25.7%。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19701万元,增长3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402万元,增长47.1%。产销衔接较好。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6.69%,比上年降低1.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77%,比上年降低1.03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4.77,比上年提高1.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2.76,比上年提高7.97。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885万元,比上年增长43.5%。施工工程个数31个,施工面积7.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479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3445万元;更新改造投资1490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9500万元;其他投资6044万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39万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469万元,增长6.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1870万元,增长6.8%。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4868万元,增长6.9%,餐饮业零售额3933万元,增长9.8%,其他行业零售额1538万元,增长4.1%。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1408万元,比上年增长8.3%。

全年公路货运量215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3205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115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8045万人公里。

邮电业务总量3372万元,比上年增长33.4%。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6424户,同比增长34.5%。其中:城镇电话用户16913户,增长29%;农村电话用户9511户,增长45.5%。移动电话用户26450户,增长63.5%。

七.金融、保险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持续增加,贷款有所减少。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119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244万元,比年增长21.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8902万元,比上年下降21.8%。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1428万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00万元,寿险保费收入1028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30万元,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款215万元,寿险给付115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升入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学生1228人。全县普通高中招生1062人,在校生3510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招生238人,在校生562人;初中学校招生4670人,在校生12729人,初中入学率达96.2%;小学招生3615人,在校生2100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幼儿园在园幼儿2054人,其中学前班1734人。全县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4826人次。

科学技术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县共有农业科技人员558人。科技人员领办或创办项目50项,其中盟、县两级的重点推广项目35项。落实“科学示范园区”34处,其中本年新建20处。引进新品种、新技术39项,自治区级重点项目6项。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完善提高。全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个,全年监督抽查71家(次)工业企业132个批次的产品,批次合格率70.4%。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941台(件)。城乡天气预报气象站1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1%。差转台、卫星地面接收装置4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3%。有线电视用户180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