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
[对外贸易] 乌拉特中旗有国家一类陆路季节性口岸--甘其毛道口岸,外贸进出口增长比较快,推动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年内全旗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3626万元。其中,进口总额1746万元,出口总额为1880万元。 [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发展迅速。年末,全旗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52124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6.3%。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618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1.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5265万元,同比增长6.1%。其中:短期贷款29122万元,增长7.2%;中长期贷款6143万元,增长2.1%。全年银行现金收入为264974万元,比上年增长96.9%,银行现金支出为292993万元,比上年增长2倍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险费业务总收入929万元,比上年增长了40.5%。其中:财产险收入132万元,下降6.5%;人寿险收入797万元,同比增长53.3%。全年支付各类赔款122万元,下降27.8%。财产险赔付54万元,下降10.7%;人寿险赔付68万元,下降37.2%。 [科学技术和教育]科技事业取得较好的成绩,2002年取得科技成果1项,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7项,合同成交金额达到136万元。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旗普通中学招生2801人,毕业生1667人,在校学生6949人,其中少数民族1373人;小学招生1885人,毕业生2664人,在校学习9834人,其中:少数民族1675人。学龄人口小学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升学率为100%。 [文化、卫生] 年末,全旗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员23人。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5%。全年出版《乌拉特中旗周刊》75000份。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旗共有卫生机构4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个,设在农牧区的16个,个体门诊23个。医疗卫生单位病人床位347张,卫生技术548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有蒙医生32人。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一年来,在重点实施沙源治理工程的同时,切实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年末,全旗环境保护系统共有工作人员23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个,完成治理项目投资78万元。防治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人口与人民生活] 全旗有蒙古族、汉族、回族等13个民族。年末,全旗总人口13.8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6万人,乡村人口11.13万人,少数民族2.6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2.5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年内,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全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37元,比上年增收425元,增长8%。全年职工平均工资为9478元,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986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47元。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2073元,牧民人均纯收入3770元。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旗有4922名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有4279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的人数1.2万人,有789人脱离贫困保障线。城镇社区服务中心有1个,设有服务点2个;社会福利院床位52张,收养老人20人,比上年减少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