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红山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赤峰市红山区统计局 (2003年1月28日) 2002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中心城区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强区富民”这个中心和主题,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54588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74万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44714万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96800万元,增长16.8%。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5:28.9:62.6。 市场价格总水平有所上升。居民消费定基价格指数101.8,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形势好转。年末全区从业人员73439人,比上年增加1344人。其中,在岗职工11475人;城镇个体私营注册从业人员36611人;农村劳动力25353人。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财政收入23948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461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1174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地方财政支出增长幅度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13.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养殖业增加值4987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5.5%上升到38.1%,种植业增加值7642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0.2%下降到58.4%。在种植业中蔬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下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有较大增长。 年内家畜出栏51022头只,比上年增长14.6%,出栏率152.6%,比上年增长5.1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合格面积6000亩,育苗面积763亩。义务植树6万株。完成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新增水保治理面积0.5万亩。 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8万千瓦,机耕面积3.0万亩,机播面积2.6万亩,机收小麦面积0.4万亩。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711吨,农村用电量1366万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0253万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683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7%,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8570万元,占全部产值的90.3%。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2855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250万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7605万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4.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96.5%。其中:总资产贡献率3.5%,资本保值增值率197.4%,资产负债率62.9%,流动资金周转率1.58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0%,劳动生产率58880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90.8%。 赤峰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并已晋升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期2000亩基础设施建设全部竣工,总投资近5000万元,10家企业签订了入园协议。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859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全区有四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10家,完成施工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减少0.74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500万元(报表口径),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7489万元,比上年增长82.1%;房地产开发投资21011万元,比上年下降6.3%。 全年施工房屋面积34.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1.1%。其中住宅17.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4%;商业营业用房5.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7%。竣工房屋面积13.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3%。其中住宅面积10.9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1.6%;商业营业用房2.4万平方米,比上年上升9.1%。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9462万元。 五、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发展平稳。全区共有公路101.4公里,其中国道11公里,省级公路16.2公里,县公路26.7公里,乡镇公路47.5公里,综合好路率为87.4%。全年公路货运量324.7万吨,货运周转量14861.2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143.8万人,客运周转量11877万人公里。修建村级油路4.74公里。完成南山生态园6.8公里的油面铺设和新北大桥桥面改造翻新任务。对国道111线和大朝线南北西段缺损的路树进行补植,修建花池62640平方米。 六、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526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75864万元,增长16.1%;餐饮业10457万元,增长7.1%;其它行业46205万元,增长6.8%,其它行业中制造业3379万元,增长8.4%。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年内完成了西城市场、大三家农机汽车交易市场、桥北旧货市场改造扩建,新建房地产交易市场、红旗大厦、三宇陶瓷市场如期运转,引进北京天客隆、蓝岛等现代物流企业并投入运营。全区现有各类市场52处,市场成交额30.5亿元,比上年增加5.1亿元。 七、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步行街北段、四中街、五中街、机场路和花园胡同等5条街路的改造工程。铺装路面3.75万平方米,投资1199万元。继续实施“绿色行动”,增强城区的生态效应。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2平方米。南山生态园建设步伐加快。完成造林整地4600亩,修建高标准水平梯田1400亩,打配水源井8眼,铺设爬山管道20000米,架设输电线路1.1公里,新修环山公路20公里,其中柏油路6.8公里。 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实施“蓝天工程”。对城区超标排放锅炉进行认真治理。巩固了工业企业“一控一达标”成果,依法破产5家,依法停产4家,依法治理达标7家。全年共审批了各类建设项目138个,受理群众投诉的各类环境信访案件77起,依法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311件。 八、科技、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区共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项,推荐自治区重点科技项目4项,6个项目完成了年度计划,其中4项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2项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1项为自治区领先水平,1项为自治区先进水平。年内有5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民营科技企业。红庙子镇作为市级科技进步先进乡镇通过验收。目前,全区三个乡镇均进入科技进步先进乡镇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