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汾西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3 临汾市汾西县统计局

投资总量继续增加。2001年,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04万元,为上年的5.1倍,其中:国有经济投资5219万元,为上年的3倍,集体经济投资1265万元,为上年的9.7倍,私营个体经济投资3920万元。

2001年,全县基本建设投资5019万元,为上年的3.5倍,其中:农业完成520万元,自来水生产供应完成124万元,水利管理业335万元,公路运输业570万元,邮电通讯业1900万元,公共设施服务业1390万元,教育180万元。

2001年,全年施工住宅面积14638平方米,竣工面积11038平方米,竣工价值1154万元。全县新开工项目25个,比上年增加22个,投产项目22个,比上年增加20个。

五、能      源

2001年,全县在抓紧抓好关闭整顿小煤矿和安全生产的同时,全面实施能源工业向加工转换倾斜的战略。全县能源工业生产一次能源64.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6.7%,生产二次能源127.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3.0%。

六、交通和邮电

2001年,全县新建、改建23公里,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60公里,比上年增加23公里,增长5.3%。

2001年,全县公路客运量8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客运周转量191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全县公路货运量174.5万吨,比上年增长12.0%;公路货运周转量404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4%。

2001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858万元(1990不变价),比上年增长61.6%,电话交换机容量达7424门,净增住宅电话用户1215户,已通电话的行政村133个,全县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4部。

七、国内贸易

随着国民经济的加快发展和国家增加中低层收入等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显现,有效地刺激了消费需求,市场销售呈加快趋势。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81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其中:县的零售额7908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县以下的零售额5273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全年全县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0057万元,比上年增长8.8%,餐饮业零售额1873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其它行业零售额1251万元,比上年增长37.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1年,全县财税部门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收入征管,使全县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确保了支出预算的较好执行。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575万元,比上年增长33.7%,一般预算收入1564万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工商税收完成1006万元,比上年增长46.6%,农业四税完成62万元,比上年下降16.2%,全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8331万元,比上年增长53.6%。

2001年,金融运行形势良好。全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652万元,比年初增加2769万元,增长16.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210万元,比年初减少406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487万元,比年初增加2640万元,增长19.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881万元,比年初增加1310万元,增长15.3%,其中: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78万元,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31万元。全年现金收入39882万元,现金支出39306万元,收支相抵净回笼576万元。

2001年,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县保费收入274.3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91万元,人身保险费收入183.3万元,赔付金额416.5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57.6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358.9万元。

九、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

2001年,继续筹建了古郡农业星火科技示范园区,园区主要实施了节水微灌与立体种植,还推广小麦地摸覆盖、中药材栽培等十二项实用技术和调产项目。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重点实施了集雨工程,配方施肥、深井灌溉等10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同时,与三个大专院校共同签定合作协议(意向)5项。

2001年,教育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基础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筹资296万元,实施和完成了26所中小学危房改造,16所中小学跨年度续建工程,新建了47个小学自然实验室,8个初中现代化实验室,使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大力加强“四化”学校建设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投资256万元,完成了县教师进修校、职教中心、职业高中、三中实验教学系统四校合一工程。该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265平方米。投资35.6万元完成了县直机关幼儿园扩建工程,该工程总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投资696.6万元,完成了汾西一中初中部8间教室、22间学生宿舍、1间大型阶梯教室、1间大型多媒体教室,1间会议室,4栋教工宿舍楼和图书实验楼等工程,使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2001年,全县共有小学230所,初中15所,中心校84所,职业高中1所,全县高中在校学生900人,初中在校学生14082人,小学在校学生1712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2001年,全县高中招生学生400人,毕业200人,初中招生学生2321人,毕业2950人,中考录取750人,小学招生学生3254人,毕业2321人。全县共有单设幼儿园89所,在园幼儿5280人,当年入园幼儿2000人。

2001年,全县在进一步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坚持打击“法过轮滤功”等邪教组织、积极清理整顿文化市场的同时,组织开展了多种丰富多彩,蓬勃向上的文艺表演,竞赛活动。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全县有专业剧团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电影放映队1个,电视差转台2座,有线电视台1座。

2001年,我县在巩固消除碘缺乏病成果的同时,坚持经常性的监督监测和查处贩运工业废盐和非碘盐活动,全年共查处工业废盐3500公斤。年内组织大规模的打假专项斗争3次,共查处伪劣食品价值3320万元,假冒伪劣药品价值8000余万元,全部予以销毁,取缔非法批零药品窝点3个。净化了药品市场和食品市场。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1个,病床254张,专业技术人员635人,其中:医生454人,护师(士)110人。

十、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取缔土小企业卓有成效。全年全县共炸毁烟囱16座,取缔土小企业30余座,小耐材10余家,关停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高炉2座。

清洁通道建设初见成效。2001年,我县重点对桃临通道千米范围内的排污企业进行了整治,彻底取缔了公路两旁的土小企业,对不按期治理的16家焦厂实施了爆破,使之再没有恢复生产的可能,并限期对10余家焦化厂进行了改造,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