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汾西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6年,全县共有学校228 所,其中,职业高中3所,教师进修校1所,单办高中 1 所,完全中学2所,初中14所,小学207所。全县高中在校学生2328人,初中在校学生8840人,小学在校学生1400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 。2006年,全县高中招生学生774人,毕业570人,初中招生学生2892人,毕业 3009人,小学招生学生2248人,毕业3051人。有幼儿园87所,在园幼儿7689名。 2006年,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举办了“诚信、和谐、文明”为主题的“春节”、“五一”、“七一”、“十一”及汾西解放六十周年文艺晚会,开展了纪念汾西解放60周年庆典大会及书画展览。全县有专业剧团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电影放映队1个,电视差转台2座,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突破8200 户。 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实施了县医院住院楼扩建工程,积极争取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实施项目,这将会有效解决全县人民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年末,全县不含个体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176个,病床280 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 个,农村乡镇卫生院14 个,床位150 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159 个自然村,全县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12 人。 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有力的推动了全县体育事业的发展。2006年举办了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象棋、拔河五项竞赛。狠抓少体校的教学工作,向省体校专科学院输送合格学员五名,向部队输送专业人才2名。规范了汾西县篮球协会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充实了机构,制定了管理章程。 十、资源和环境 2006年末,全县耕地保有量39.6万亩。全年水资源总量 5250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374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582.4毫米。 加大了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对县域范围内死灰复燃的土焦、改良焦进行了集中整治,依法予以取缔,对冶炼行业不达标的炼铁炉下达了限期关停通知书,全县冶金、焦化行业的生产秩序等到了较大改善。2006共关停取缔土小企业15家。发放宣传品一万余份,受教育人数达到3万余人。 在对建设项目上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严把审批验收关。完成四家洗煤厂的环评工作,并通过省、市有关部门验收。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根据2006年人口抽样调查,全县人口出生率13.12‰,比上年下降0.14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92‰,比上年增长0.1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6.2‰。2006年末,全县常住总人口140567人,比上年净增869人。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45066人,乡村人口95501人。城镇化率为32.06 %。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11元,比上年增长13.9%。全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989 元,比上年增长16.06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067元,比上年增长9.57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03元,比上年增长7.2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71元,比上年增长1.03 %。年末,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3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2 %。 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20.98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1.69平方米。整村推进扶贫工程3个村,完成总投资388万元(其中扶贫资金245 万元),又有0.8万人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减少低收入人口1.2万人。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2006年末,全县社会保障金的补贴支出1249万元,发放职工失业救济金40万元,发放城市低保354 万元,发放农村低保145万元,为特困生提供入学救助资金 58 万元,发放社会救灾救济金129万元。2006年末,全县有3595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1794 名城镇企业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1034名离退休人员领取了养老保险金,185 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足额发放了基本生活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7612 人。全县享有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3528 人。 注:1、汾西县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村集体、私人建房和50万元以下投资。 3、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二 0 0七年 四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