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汾西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3 临汾市汾西县统计局

八、财政、金融

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1013万元,比上年增长31.19 %,一般预算收入4601万元,比上年增长 34.45 %。

2005年,金融运行形势良好。全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3600 万元,比年初增加20047万元,增长37.43  %。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361 万元,比年初增加1336万元,增长33.19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201万元, 比年初增加16619万元,增长39.97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25137万元,比年初增加1001万元,增长4.15 %。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分别7909 万元、480万元、1063 万元,比年初减少了40 万元、28 万元、持平。全年广义货币M2余额102925万元,狭义货币M1余额44724万元,市场流通中现金M0余额29518 万元,全年累计净回笼现金20333万元。

九、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

2005年,教育事业迈出新步伐。相继完成了一中校园拓展、二中教师住宅楼、第一小学扩规扩建、第二小学新建、幼儿园建设和东晨学校扩建工程,总投资3755万元,建设面积2.5万平方米。投资360万元,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和危房改造工程;投资427万元, 使农村中小学基本实现远程教育。教育资源得到合理优化,县城中小学生达到1.2万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46%,乡镇所在地学生人数达到8500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32%,使全县78%的学生享受到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招聘师范类本科生23名、专科生30名、长期代教20名。高考、中考再创佳绩,有35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给一中教师发放高考奖金29万元。

2005年,全县共有学校247 所,其中,职教中心1所,教师进修校1所,单办高中 1 所,完全中学1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  所,初中15所,小学227所;现有教职工2054 名,其中公办1999 名,民办7名,合同工48名;全县高中在校学生2130 人,初中在校学生8767人,小学在校学生15161 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 100  % 。2005年,全县高中招生学生939 人,毕业513 人,初中招生学生2874 人,毕业3120 人,小学招生学生2522 人,毕业2865人。有幼儿园57所,在园幼儿3640 名。

2005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全县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体育中心成功地组织了全县元霄节文艺大汇演。在广场和文化中心举行了各个重大节日的庆典活动,举办了庆“五一”、“七一”、“八一”、国庆等重大节日的大型文艺活动,特别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在广场举办了十场文艺晚会。组织了30人的送文化下乡宣传队,历时一个月,演出二十多场。。送电影下乡100余场,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汾霍两县市联合大展三次大型书画展览。全县有专业剧团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电影放映队1个,电视差转台2座,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突破5000户。

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汾西县人民医院通过了省级专家验收,达到“二级乙等”医院标准。传染病房的建成,提高了我县收治传染病患者的能力及对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能力。同时装备了艾滋病初筛实验室,为我县进一步开展艾滋病防治打下基础。年末,全县不含个体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176个,病床310 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 个,农村乡镇卫生院14  个,床位170 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158 个自然村,全县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12 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5年举办了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象棋大赛。狠抓少体校的教学工作,有八名学员考上山西省体育学院。狠抓老体协工作,实现了乡乡镇镇有老体协,村村有活动站的目标。

十、环境保护

环境综合治理效果显著。根据省政府、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加大了对我县违法排污企业的关停取缔力度,2005共关停100立方米以下小铁炉8座,取缔铲除土炼焦炉38只,取缔小石子7处,动用车辆29余车次,出动人力300余人次。

工业污染整治效果明显。晋源机焦厂,康达机焦厂分别自筹资金360万元进行污染全面治理,安装了MJXC--4.3(J)--IV型焦炉装煤,推焦“二合一”直燃直吸地面工作站,处理、除尘装置,煤气净化装置,出焦口配置拦焦车引风除尘装置,烟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晋源机焦厂和康达机焦厂分别240余万元上了捣固设备。水泥厂筹集资金82余万元,立窑安装了水除尘设备,解决了粉尘污染,水泥车间安装了静电除尘设备。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根据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全县人口出生率13.26 ‰,比上年下降0.24 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79  ‰,比上年增长0.69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6.47  ‰。2005年末,全县常住总人口139698人,比上年净增897  人。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 44670人,乡村人口95028人。城镇化率为31.98%。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36元,比上年增长16.1 %。    全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192    元,比上年增长15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537          元,比上年增长18.2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02元,比上年增长12.16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357 元,比上年增长16.7 %。年末,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49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  %。

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0.27 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1 平方米。整村推进扶贫工程7个村,完成总投资61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410万元),又有 2.8万人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3300 人实现了移民搬迁。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2005年末,全县社会保障金的补贴支出560 万元,发放职工失业救济金69 万元,发放城市低保342   万元,发放农村低保17万元,为特困生提供入学救助资金70万元,发放社会救灾救济金38万元。2005年末,全县有3595 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1685 名城镇企业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791  名离退休人员领取了养老保险金,268 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足额发放了基本生活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7503  人。全县享有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2599 人。

注:1、汾西县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