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阳城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3 晋城市阳城县统计局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016万元,比上年增长33.7%。订销报纸1410万份、订销杂志17.66万份、收寄特快专递3.74万件,发送信件12.93万件。

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85573户。移动电话用户18万部。年末全县每百人电话(固定+移动)拥有数为63.9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9100户。

全年共接待游客90.1万人次,比上年略有增长;直接门票收入3455万元,比上年增长4.71%;实现旅游总收入16361万元,比上年增长2.0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00199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795万元,比上年增长2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4535万元,比上年增长15.0%。财政对科技的支出达到748万元,比上年增长25.29%;对教育的支出达到20333万元,比上年增长23.8%;对农业的支出达到4886万元,比上年增长14.21%;。

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36亿元,比上年增长4.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971367万元,比年初增加256815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83953万元,比年初增加77121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4541万元,比年初增加118746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11214万元,比年初减少10655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93771万元,比年初减少26094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17443万元,比年初增加16441万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660678万元,比上年增长16%;现金支出1779909万元,比上年增长18.7%。收支相抵现金绝对投放119231万元。

全年保费收入22745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989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7756万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042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1973万元,人身险赔款及给付5069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

年末全县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26133人,教职工2155人;职业高级中学5所,在校学生3330人,教职工200人;小学校151所,在校学生37671人,教职工2397人;幼儿园200所,在园幼儿9707人,教职工672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教职工14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500所,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1652人次。6至11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小学五年巩固率99.73%;初中三年保留率100.41%。中考总均分、优生率和高考达线人数继续保持全市同类学校领先地位。高考本科达线1041人,比上年增加41人。

全年投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728万元。拉动社会投资1.8亿元,新增产值3亿元。引进、转化新技术、新工艺38项。组织实施本级科技计划项目23项,请进中、短期专业技术人才300余名,引进应用实用技术、工艺50多项。培训各类技术人员累计2万人(次)。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物博物馆 1个,档案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6.0%。县剧团全年演出390余场剧目。县电影公司全年共放映电影5600多场。组织了春节、元宵节等民间艺术比赛,举办了老年书画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活跃了农村文化市场。

年末县乡村共有三级医疗卫生机构467个,达标率93.5%。共有医生1752人(其中乡村医生957人、医师638人、助理医师157人)。拥有床位1536张,全县每千人拥有病床数3.96张,每千人拥有医生4.52人。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23%。

充分利用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平台,圆满完成了“百舸争流迎奥运”节目,取得好成绩。组织举办了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第四届武术比赛。组织篮球、围棋、乒乓球等项目参加市里的比赛,取得2 项团体第一名、1项第2 名、1 项第3名的好成绩。年末全县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1平方米。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常住总人口415539人,其中男性209835人,女性205704人,男女性别比为102.01(女性=100)。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49364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66175人,城镇人口比重35.94%。人口出生率为9.23‰,人口死亡率6.85‰,人口自然增长率2.38‰。公安部门户籍登记总户数149878户,总人口382667 人,非农业人口67378人。

2008年,全县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385元, 比上年增长27.2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59元,比上年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6元,比上年增长17.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74元,比上年增长15.6%。农村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37.1%。全县85%的农民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4万多农民家庭用上新型清洁能源。

年末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为85.4%,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养老保险覆盖率87.8%,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医疗保险覆盖率81%,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失业保险覆盖率90%,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县耕地保有量 54.6万亩。全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2.47万亩,合格面积率100%。全县林木绿化率达到49.3%。全县有省级生态自然保护区1 个。

大气污染综合指数为1.76%。县城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4天,比上年增加34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8%,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4.85万吨,比上年下降4.7%。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0.26万吨,比上年下降7.1%。沁河、芦苇河、获泽河等水质保持在国家三类水质标准。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41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42人,比上年下降0.06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32人。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本公报数据按在地原则统计。

3、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畜牧数据以2006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调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