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阳城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3 晋城市阳城县统计局

阳城县统计局

2006年4月25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国家宏观调控和各项政策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第一要务,以建立和谐阳城为目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使全县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并保持增长态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生产势头良好,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经济

经济实力:全县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增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9.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实现了预期增长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8亿元,比上年增长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5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1%。三次产业比重为4.3:72.9:22.8。人均生产总值14534元,比上年增加1393元,按现行汇率计算,达到1814美元,迈上一个新台阶。

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达到15.65亿元,比上年增长9.09%。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00625万元,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35851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790万元,城乡个人建房投资完成15200万元。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91688万元,比上年增长38.11%,财政收入居六县(市、区)之首。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980万元,比上年增长29.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5676万元,比上年增长27.56%。

二、主要行业

农业: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58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796万元,增长7.1%。其中种植业产值22380万元,减10.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8740公顷,比上年增加3545公顷,粮食总产量126874吨,比上年减少12863吨,减9.2%。其中夏粮43200吨,减2.1%;秋粮83674吨,减12.5%。油料总产量为2536吨,减27.1%。蔬菜总产量为29273吨,减27.9%。棉花总产量172吨,比上年减24.9%。年末果园面积522公顷,全年水果总产量4039吨,减57.56%。

造林绿化: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533公顷,其中经济林133公顷、防护林400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933公顷。四旁植树200万株。退耕还林步伐加快,全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00公顷。林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全年核桃产量999吨,增长45.2%;花椒产量280吨,增长120.2%;山芋产量627吨,增长32.3%。

畜牧养殖:全年完成牧业总产值18894万元,比上年增长36.5%,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1.3%,比上年增加了8.4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7682吨,比上年增长27.4%。年末全县桑园面积4616公顷,增长6.1%。全年蚕茧总产量突破2500吨大关,达到2511吨,增长16.2%。禽蛋产量6991吨,增41.2%。牛奶产量222吨,减31.2%。年末大牲畜存栏26427头,增长5.3%;猪存栏54875头,增长33.8%;羊存栏61684只,下降7.7%;养蜂9720箱,增长10.9%;家禽98.6万只,增长53.6%。

乡镇企业:全年全县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44106万元,增长44.11%。实现营业收入429993万元,增长31.24%。实际交纳税金27794万元,增长56.17%。乡镇企业总产值471995万元,增长25.83%。

工业: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1.7亿元,比上年增8.2%。全年县及县以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3740万元,增加47000万元。

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企业运营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县及县以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3839万元。利税总额82399万元,增加28877万元,增长54%;实现利润52611万元,增加17721万元,增长50.8%;县及县以下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1.79%,同比提高了35.07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20.82%,提高4.1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7.00%,提高3.52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达到1.75次,加快了0.1次;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9675元/人,提高22611元/人;资产负债率为60.17%,下降0.75个百分点;产销率103.94%,提高2.50个百分点。

煤炭行业全年累计生产原煤928.43万吨,增加86.44万吨,增长10.3%;销售原煤935.77万吨,增加103.3万吨,增长12.4%;其中通过公路销售给外省、市474.65万吨,比上年增长15.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05年产量 2005年比2004年增长%

原煤 万吨 928.43 10.26

水泥 万吨 41.86 4.42

生铁 万吨 25.35 -34.56

铸铁件 吨 22212 -15.69

日用陶瓷 万件 10624 7.79

建筑陶瓷 万平方米 1650 17.86

发电量 万千瓦时 19774 -29.25

铵锑炸药 吨 13076 29.58

建筑业:建筑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全县全年资质等级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7459万元,建筑施工面积201791平方米,竣工面积85414平方米。

交通运输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繁荣。公路货运量1848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44492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503万人,公路旅客周转量15050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邮政业务全年完成业务总量1354万元,订销报纸537.8万份、订销杂志23.2万份、收寄特快专递1.63万件,发送函件16.59万件。通信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97404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15200部,电话普及率达到52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14537户。

商业: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297万元,增长8.14%。其中,县的零售额62135万元,增长7.28%;县以下零售额32162万元,增长9.85%。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6813万元,增长6.46%;餐饮业零售额9560万元,增长17.16%;其他商业零售额7924万元,增长15.14%。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零售额24393万元,集体经济零售额28654万元,个体经济零售额14549万元,私营经济零售额6035万元,其他经济零售额20666万元。

金融保险:金融保险业稳健发展。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0.9亿元,比上年增长7.3%。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48678万元,比年初增加29880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32997万元,比年初增加4394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5117万元,比年初增加51573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5479万元,比年初减少14129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72062万元,比年初减少7013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2703万元,比年初减少728万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231531万元,比上年增长1.48%;现金支出1268149万元,比上年增长3.22%。收支相顶现金绝对投放36619万元,比上年增长1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