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黎城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环境、调结构、全面建小康”的总体工作思路,大力实施“新百强”战略,实现了年初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一、综合 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148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14.8%,增幅高于全国 5.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人均GDP 9558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155美元(按1:8.2765汇率折算),同比增长18.3%。 经济结构为:第一产业增加值21792万元,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88508万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41189万元,增长13.8%。与上年相比,一产增长加快,二产、三产增长减缓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14.4:58.4:27.2。第二产业对全县GDP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72.2%,拉动GDP增长10.7个百分点。宏观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20008万元,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3.2%,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 二、农业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652公顷,比上年增加1734公顷。其中夏粮播种面积4790公顷,减少157公顷;秋粮播种面积9862公顷,增加1891公顷。全县油料播种面积1415公顷,减少1659公顷;蔬菜(含菜用瓜)播种面积3556公顷,减少725公顷。粮经比例由上年的58.87:41.12变化为71.27:28.73。 主要农作物增产。2004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及省、市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加之气候条件有利,粮食总产量突破7.5万吨,增产17.1%;其中玉米播种面积6932公顷,增长76.8%,产量达到4.44万吨,增产62.6%。粮食的增产对经济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畜牧业生产发展势头良好。全年肉类总产量、禽蛋、牛奶产量分别为2450吨、1201吨和97吨,分别增长10.8%、8.6%和106.38%。年末大牲畜存栏17874头,其中牛存栏11501头,增长5.7%,良种及改良种乳牛增加到136头。猪存栏18486头,增长14.0%。羊存栏53507只,减少15.0%。牧业总产值增长9.9%,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2.30%,比上年提高1.56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231公顷,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49.6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通电、通汽车、通公路的行政村所占比重分别达到100%,通自来水的行政村所占比重达到79%,均比上年有较大提高。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77679千瓦,增长4.6%;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9236吨,增长1.0%;地膜覆盖面积3020公顷,增长5.5%。 农村经济在改革中继续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937万元,增长19.2%。农村私营个体经济和第三产业加快发展,非农经济从业人员2.42万人,比上年增加0.14万人。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79903万元,增长10.7%;其中非农经济收入43029万元,增长11.37%。乡镇企业增加值87289万元,增长46.1%;入库税金6388万元,增长6.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6508.3万元,增长64.8%;实现增加值68344.6万元,增长46.44%;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02099.6万元,增长69.7%。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增长。全年重工业总产值206408.3万元,增长64.9%;轻工业总产值100.0万元,增幅较上年持平。非国有工业发展增势迅猛。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1268.7万元,增长64.1%;集体工业企业总产值14579.6万元,增长79.6%;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660万元,增长9.3%。 工业经济大幅度提升,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47752.7万元,增长92.02%;实现利税19529.2万元,增长115.8%;实现利润12295.1万元,增长178.13%;工业经济综合指数178.8%,总资产贡献率24.75%,全员劳动生产率47940元/人。 建筑业发展平稳。全年全县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23万元,其中竣工产值723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280元/人,全年房屋施工面积0.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0.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自觉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项目规模与数量,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逐步趋向平稳。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为70308万元,增长2.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2655万元,增长3.7倍;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9200万元,下降57.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20万元,增长3倍;其他投资完成19417万元,增长26.9%; 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完成295万元,与去年持平;农村集体投资完成3566万元,增长2.6倍;农村私人建房投资完成2155万元,增长54.4%。 全县全年施工项目482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480个,建成投产项目475个,新增固定资产66711万元。年末太行钢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粉末有限公司矿山扩建工程、振兴钢铁有限公司和金元钢铁有限公司喷煤机等重点工程已相继竣工投产。 全年新增生产能力:生铁70万吨、电石2500吨、输电线路长度40公里、变电设备能力22万千伏安。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综合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年末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4公里,增长2.7%。全年全县完成货运量259万吨,增长43.9%;公路货运周转量19860万吨公里,增长25.1%;完成客运量129万人,增长144.8%;公路客运周转量8010万人公里,增长126.9%。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47.1万元,增长15.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22.1万元,增长12.2%;邮政业务总量525万元,增长23.1%。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0992门,农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4144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3829户,增长12.1%。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0940户,乡村电话用户12889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4000户,新增用户13500户,。全县电话普及率每百人15部,年末全县通电话的行政村已达218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