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矿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发展。先后举办了街道社区中国民族民间舞培训班和街道社区理论骨干培训班,组织市歌舞力、豫剧团、晋剧团“送文艺进社区活动”,受到基层和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通过征集、选拨、推荐各种艺术作品20余件全国、全省“群星奖”评比活动,取得好成绩。矿区“春之声”业余合唱团参加了山西省第二届“三晋之声”合唱音乐会,荣获“春花”奖。 全民健身工作深入开展。成立了矿区毽球协会;组织600名老年人参加了全市“千人健步走”健身展示活动;在全市“人保财险杯”CBO篮球比赛中矿区一队获亚军,矿区二队获第四名;在全市“网通杯”党政干部乒乓球比赛中,一人获男子单踢毽球第五名;在我市首届“南煤杯”毽球比赛中,矿区男女毽球队分获第五名,一人获单踢毽球第二名。 医疗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完成了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服务站的年度建设任务;每千人拥有医生3.82人,每千人拥有病床7.47张。认真组织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传染疾病的防控工作;全区儿童“五苗”接种率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达到了95%以上; DOTS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完善了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立了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在全区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全区低保对象免收挂号费和减免住院医疗费用10%。开展了学校、幼儿园卫生专项检查,加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有效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 九、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7,全区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工作力度,以实施 “ 蓝天碧水 ” 工程为重点,继续开展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污染的综合整治和重点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等专项治理工作,搬迁关闭了辖区4处储煤场,对其余煤场和所有建筑工地督促设置了防尘设施;完成了10台燃煤锅炉(茶炉)的拆除、改造,辰光电厂脱硫塔建成投入使用;协调阳煤集团投资5700万元对1100亩煤矸石山进行了覆土改造,其中500亩完成绿化。启动实施了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加强了对煤矸石、粉煤灰、煤层气等的综合利用。推进节能减排,京宇、威虎两家公司被市命名为环境友好企业,金法支护等3家企业加入全市首批企业环境行为评价行列。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二氧化硫、COD(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比上年下降了32%和9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了7.1%。全区的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日报监测出的 Ⅱ 级以上良好天气达到319天,比 上年净增44天。区域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低速增长。全区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积极推进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削峰工程”,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免费婚检。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系统启用,圆满完成了数据大集中,荣立全省数据大集中二等功。 计生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9月底,全区总人口为211651人,已婚育龄妇女47238人,出生人口1256人,出生率为6.06‰,符合政策生育率99.92%,比市下达指标高4.92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69‰,综合节育率93.54%,长效节育率93.53%。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68.72元,比上年增长16.49 %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2000.5元,比上年增长16.9% ; 社会民生极大改善。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活动,368户“零就业家庭”援助对象实现了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600个,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9%以内。全年累计为4236户、9437人发放低保金1169万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面推开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5.6万纯居民加入医保,参保率54%。以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积极推进保险扩面,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100%、80%、90%。针对特困家庭的住房、医疗等救助工作全面展开。为160户、502人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9.3万元;对全区低保对象就医实行免收门诊挂号费和减免10%住院诊疗费;切实改善残疾人生活保障,安排10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全面落实了“两免一补”,继续对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给予资助。 注:1. 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 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额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