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城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十一五”规划和“三城十区”奋斗目标,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调整经济结构,突出“又好又快”的发展主题,全区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活力较强的发展态势,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和谐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推进,顺利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51049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37370万元,增长6.4%,贡献率为29.02%;第三产业增加值373122万元,增长14.9%,贡献率为70.98%。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35773万元,增长11.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6947万元,增长17.9%;房地产业增加值32075万元,增长25.3%。人均生产总值30044元,按2006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3852美元。 二、三次产业比例为26.9:73.1。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3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下降1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指数2.1%,低于控制目标0.7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7%。 年末全区在岗职工人数57716人。全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5100个,下岗再就业人数达到3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低于控制目标0.3个百分点。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0.9亿元,比上年增长24%(现价计算)。产品销售率95.85%。 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42个,股份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是108047万元,比上年增长4.97%。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为我区的工业生产增加了活力。全区克服电力紧张、原材料上涨,出厂价格走低等诸多困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35亿元,比2005年增长6.27%,工业销售产值完成30.98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6亿元,增长89.5%;实现利润1.4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3774万元,增长68%;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3324.7万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42.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13818万元,下降45.8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13501万元,下降46.22%。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9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6亿元,增长59.6%;实现利润总额2.37亿元,增长153%。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亿元,比上年增长79.5%。其中,城镇投资14亿元,增长86.6%。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3.9亿元,增长101%。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二产稳、三产强”的态势。第二产业投资2.9亿元,增长7%;第三产业投资18.1亿元,增长103%。城镇投资分行业看,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投资2.4亿元,增长20%;冶金工业投资0.2亿元;交通运输业投资6.8亿元,增长134.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3.2亿元,增长255.50%。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亿元,比上年增长86.6%。商品房竣工面积14.7万平方米,下降16%。商品房销售额4.6亿元,其中,现房销售额占41%,期房占59%。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26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2%;新增固定资产8.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40%。 四、能源 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消费量245万吨,汽油消费量844吨,柴油消费量3323吨,电力消费127049万千瓦时,分别较上年增长-6.1%,40.67%,-3.7%,28.46%.能源工业投资共完成6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2006年全区煤炭企业共生产原煤320.93万吨,较2005年增加25.13万吨;累计销售279.62万吨,较上年增加7.2万吨。共向省外运输煤炭232.25万吨,比上年下降3.5%。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趋旺。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36724.4万元,增长16.8%,限额以下零售额210100.9万元,增长2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46825.3万元,增长19.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8408.4万元,增长13.9%。年末限额以上零售、住宿和餐饮企业42个。 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2006年全区共签订各类经济技术合作项目29项,总投资34.8亿元,合同利用区外资金25.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2亿元,其中合同利用市外资金18.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4亿元。 六、财政 财政收入继续强势增长。全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8241万元,一般预算收入807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38%和12.58%。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一般预算支出13852万元,比上年增长39.61%。其中,教育支出5599万元,比上年增长66.49%,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106万元,比上年增长26.19%。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8%,普通中学在校生6438人,其中高中生985人,初中生5453人;专任教师436人,其中高中58人,初中378人。小学在校生17453人,专任教师829人。全年在园幼儿2085人,专任教师166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人数68人,专任教师8人。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取得新的成绩。 全年全区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51件,比上年增长82.1%。其中,每10万人专利申请26.2件,超过“十一五”末规划目标(8.5件)。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公共图书馆藏书30748册,《今日城区》全年发行量72800份,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健康发展。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医疗水平稳步提高。2006年,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49个,其中:医院16个,实有床位2086张,每千人拥有病床12.3张。全区有卫生技术人员2770人。其中,执业医师1065人,执业助理医师119人,每千人拥有医生7人,注册护士1069人。群众就医条件和医疗质量大为改善。 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1.2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