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城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恰逢“十五”期末。“十五”期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全区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各项任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显著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区上下呈现出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兴旺景象,为圆满实现“十一五”规划蓝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步伐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综合 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五”时期,是全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据初步测算,“十五”期末,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7276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101.6%,年平均增长15.1%。提前5年实现了国家2010年生产总值翻一番的战略目标,提前3年实现了我区原定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2005年,在全区完成的372765万元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1502万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1263万元,增长11.2%。二次产业的比例为27.2:72.8。 劳动就业工作状况进一步好转。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成绩显著。2005年,全区全社会从业人员达0.6万人,新增就业岗位别4100个,安置“4050”人员1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经济整体发展不平衡,劳动就业压力依然很大;环境保护和治理任务仍十分艰巨。 二、工业和建筑业 2005年,全区工业生产一直保持了快速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为42个,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21066人,全区克服电力紧张、原材料上涨等诸多困难,实现工业增加值88305.3万元,比2004年增长24.3%,增幅与2004年的8%相比上升了16.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完成29170万元,集体企业完成272万元,股份合作完成14万元,有限责任公司完成49709万元,股份有限公司完成9107万元,私营企业完成34万元。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发展明显好于轻工业。其中:重工业完成224948万元,轻工业完成65811万元。 产销衔接状况总体向好。2005年全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96157.3万元,同比增长15.3%;产品销售率为97%,销售收入实现292592.1万元,比上年10%。 建筑业生产高速增长。2005年,全区建筑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建筑业企业生产高速发展。全区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4000万元,同比增长173.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90000万元,安装工程产值12000万元,其他产值2000万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6倍、2.7倍、9.8倍。完成竣工产值81000万元,是去年同期的2.8倍。完成房屋面积建筑施工面积55.4万平方公里,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31.9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07.1%、59.7%。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2005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完成5.1亿元,有限责任公司完成4.5亿元,股份有限公司完成0.9亿元,私营企业完成1.1亿元。分投资类别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8.1%;全年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达到4.1亿元,同比增长95%。商品房屋销售建筑面积达到2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 城市面貌变化明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77.6万平方米。2005年新铺装改造人行便道近2万平方米。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市容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国内外贸易 国内市场持续升温。随着全区经济高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改善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促进了市场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新的消费热点层出不穷,国内市场呈现出持续升温的良好态势。200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73665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市场物价稳中有升。 五、财政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2005年,全区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继续加强财政管理和税收征管,使财政收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5028万元,比上年增长23.7%。“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7.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172万元,增长26.8%。全年一般预算支出9922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教育支出3363万元,科技三项84万元。 六、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2005年,区委、区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使全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成果明显增多。科技投入逐年增加,2005年,全区共投入84万元区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对13个科技项目进行了扶持,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争取省级科技项目1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随着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区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校在校生增加,中小学生素质教育逐步深化。到2005年末,全区普通中学在校生0.7万人;小学在校生1.7万人;全年在园幼儿2452人。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取得新的成绩。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公共图书馆藏书27217册,《今日城区》全年发行量15.6万份,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健康发展。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为一体的市文化广场开工建设。 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医疗水平稳步提高。全区卫生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8个,床位2034。其中:医院15个,床位1841张。全区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275人。其中,执业医师852人,执业助理医师104人,注册护士875人。全区每千人拥有床位10张,群众就医条件和医疗质量大为改善。 七、人口、人民生活及环境保护 人口继续低速增长。据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6‰,死亡率为3‰,自然增长率为5.6‰。据公安年报统计,年末全区总户数55565户,总人口(常住人口)为193651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和企业效益的提高,“十五”期间,在岗职工工资收入大幅增加。2005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13371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996元,增长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