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小店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3 太原市小店区统计局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和招商引资规模的不断增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猛。2002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160413万元,比去年增长74.4%,按投资管理渠道看:基建投资147219万元,增长75.4%;更新改造投资9869万元,增长64.6%;其他类型投资3325万元,增长62.3%。按投资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5661万元,比上年下降85.2%;集体投资70862万元,比上年增长55.5%;居民个人投资14793万元,比上年增长79.6%。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为今后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交通运输和国内贸易

2002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154公里,全年共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38万元,公路年平均养护完好率79.4%,养护质量综合值77.8%,全年各种运输工具完成货运量606万吨,比上年增长3.9%;客运量69万人,比上年增长5.7%;货物周转量2720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5%;旅客周转量152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

2002年我区消费市场呈现出繁荣兴旺的景象,汽车、电脑、餐饮、超市等各类市场迅速发展壮大。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4136万元,增幅达29.4%。其中:国有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0.83亿元,比上年增长4.2%;集体经济为0.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民营经济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分行业看,2002年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7.2%;餐饮业零售额2.65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工业零售额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他行业零售额0.25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0.76亿元,比上年增长49.0%。

六、财政

2002年我区财政收入继2001年之后继续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充分反映了我区“当好排头兵、实现新跨越”的强大经济实力,开创了财政工作的新局面。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7489万元,比上年增长23.5%。一般预算收入13860万元,增长19.4%。一般预算支出17210万元,比上年增长24.9%。

七、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遵照市政府“南移西进”的城市发展战略,微循环道路工程全面启动。2002年完成了军民路打通工程、平阳路西一巷、新寇庄北街等10条小街巷的改造建设以及小店城镇的市政道路建设,施工道路总长6107.5米,总投资为1603.5万元。

城市管理工作以优化发展环境,实施综合整治为重点,城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区拆除违章建筑和临时建筑797886平方米,取缔马路市场33个,建设集贸市场15个,建筑面积41080平方米,建成社区果菜直销网点56个,义务绿化植树30万株,共建绿地200788.9平方米,清洗、粉刷、装饰各类建筑物立面117.11万平方米,便道铺设总面积21.06万平方米,市容市貎有了根本性改观。

园林绿化方面,种植草坪18.82公顷,居住区绿地16.516公顷、单位附属绿地35公顷、垂直绿化15441延长米,新建公共绿地28公顷;共栽植乔木30万株,灌木21万株,绿篱16.24万株。全区共创建园林化先进单位8个,园林标兵单位4个,园林化单位4个。

环境保护方面,全区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建设、巩固烟尘控制区38平方公里;建设巩固现有噪声达标区27.72平方公里;在我区国控大气环境监测点(小店、太行)周围1公里范围内建成6平方公里的清洁燃料区。年烟尘排放量由上年的4499吨降至3822吨,削减607吨,下降15.0%;SO2排放量由上年的7979吨降至6781吨,削减1198吨,下降15.0%;工业粉尘年排放量由上年的95吨下降至23吨,削减72吨,下降75.0%。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科技网络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逐步增大,科技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截至2002年底,全区拥有技术交易市场1个,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生产促进中心专家委员会1个,各种专业经济技术服务组织和协会(研究会)已发展到82个,各类科技示范户1430个。在我区注册登记的民营科技企业23家,其中,省科技厅认定发证的7家。全区共建设农业科技园区67个,引进开发新品种520个、实用新技术100多项。2002年,我区其申报省级星火项目3项,申报太原市招投标科技项目4项,申报太原市科技项目22项,申报项目之多为历年之最。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再创辉煌。2002年全区高考一次性本科达线人数为259人,大专以上升学率达到97%以上;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650余人达市重点中学分数线。

截止2002年底,全区共有中小学校116所。其中:小学99所,初中15所(不含厂企初中),高中1所,职中2所,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共有4161人,其中小学1939人,初中(不含厂企初中)1125人,普通高中132人,职业高中78人,幼儿园88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上升为:普通高中92.4%、职业高中(文化课教师) 88.3%、初中99%、小学100.0%、幼儿园100.0%。全区在校学生总数达57397人(不含厂企初中)。其中:在校小学生41212人,在校初中生14206人(不含厂企初中),在校高中生1556人,在校职高生423人;全区共有幼儿园140所,幼儿在园人数13134人。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生合格率均保持100%;初中生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8.5%,毕业生合格率达95.2%;各类有学习条件的残疾儿童入学率保持100%的水平。

我区文化市场工作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原则,文化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文化事业全面健康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区娱乐市场已由去年底的200家降为8家;出版物市场由198家降为126家,其中音像市场72家;网吧110家,比去年增加14家。全区现有文化站9个,文化室200多个,组织成立各种文艺演出团体180多个,群众文艺演出人员达5000余人。有线电视联网用户20000多户。全区文化市场已呈现出硬件设施建全完备,文化网络成龙配套,群众文化遍地开花,文艺创作精品纷呈的可喜局面。继《一袋谷种》获得了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大赛金奖后,《小小花木兰》在省市少儿舞蹈大赛中获一等奖,在“太原市‘移动通信杯’农民歌手大赛”上我区又推出了《王头赶车》、《晋祠是个好地方》两首地道太原风味的民歌。

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到2002年年底,全区共有区乡两级医疗机构12个,个体诊所254个,农村卫生所95个,驻地医院15个,驻地企事业卫生所44个,社会办医疗机构8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18所。现有卫生技术人员2887人,住院床位数2335个,千人均床位数4.7个,千人均卫技人员数5.8人。

体育事业成就喜人,体育人才不断涌现。2002年太原市田径运动会上,我区运动员获30个第一名,11个第二名,5个第三名,区三中女子4×100米接力队打破市少年组纪录,男子铅球破市儿童组纪录。七名运动员十项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 2001―2002年度全区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7.04%,优秀率达到15.22%,“达标”工作名列太原市六城区第一名,学校达标成绩位于六城区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