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尖草坪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在全市首家推行了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进一步理顺了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区一中被评为“太原市首批示范高中”;新扩建的区三中、区一中已投入使用,完成了2151平方米中小学危房改造。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小学入学率分别达到98%以上和100%。全区有各类学校194所,其中:小学75所,初中12所,高中1所,职高1所,教师进修校1所,培智学校1所。高中在校生1642人,毕业生349人,教职工174人;初中在校生6056人,毕业生1943人,教职工566人;小学在校生19710人,毕业生3010人,教职工1025人;幼儿园56所,幼儿教师643人,在园幼儿7225人,入园率99%。 文化广播事业持续发展,广播电视网络不断扩大,节目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全区拥有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个,电影院2座,电影放映队6个,区文化馆1个,乡镇街办文化站14个,社区居委、村文化活动室143个,区文物管理所1个,文物旅游开发中心1个。全区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站8个,有线用户发展到3万户,电视覆盖率达98%,全区有图书馆1个,藏书2.5万册;档案馆1个,存档案材料29600卷(册),照片(底片)8401张。 卫生事业成效显著,巩固完善了农村卫生服务网和社区卫生服务网,建立了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完善了基层医疗服务网络。2005年,全区有区级中心医院2个,乡镇医院8个,村级卫生所82个,地区医院1个,其它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平均床位每千人7张,卫生技术人员294人。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乡(镇)计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快速推进,计划生育率达到96.87%。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过去运动,以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和城乡体育普及为重点,举办了“草坪春晓”等各类文体活动,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群众参与健身舞、登山、太极拳等各种健身活动比赛。体育运动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旅游业取得了新发展,完成了旅游规划制定,启动了傅山文化村的前期准备工作,建成了崛围山停车场等三处基础设施工程,进一步改善了旅游环境。同时,积极挖掘宣传尖草坪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区内景点知名度得到提升,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万元。 九、人口与就业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根据2005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区总人口为34622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5884人,农业人口90337人;男性186341人,女性159880人;家庭总户数90310户。全区人口出生率为8.82‰,死亡率为4.84‰,自然增长率为3.98‰。 劳动就业工作基本稳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区全社会从业人员为15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为10万人。开发再就业岗位10246个,安置下岗人员再就业4125人。 十、人民生活、福利和环境保护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200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920元,比上年增长15.63%;全区职工从业人员为23921人,在岗职工为22000人;职工工资总额为24831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1303元。 2005年,全区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区有社会敬老院6所,共收养26名孤寡老人。“两个确保”得到巩固,养老金和失业金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发放低保金892万元。落实了30户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补贴。实施了农村大病医疗互助工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乡镇企业养老保险顺利启动,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3%,深入推进残疾人工作,荣获“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荣誉称号。 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严格对新、改、扩建项目实施总量控制,依法整治和关闭了21个污染企业,新建了兴华街2平方公里无燃煤区。区内公共绿地、湿地公园建设快速推进,南寨公园、汾河湿地公园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我区城市文化品味,为生态园林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