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武强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3 衡水市武强县统计局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克服国家宏观调控和禽流感疫情带来的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考验,继续深入实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各项事业得到加强,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一、  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03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2.15亿元,增长10.8 %,其中:工业增加值10.56亿元,增长9.6 %;第三产业增加值5.08亿元,增长12.6%。2005年我县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592元,比上年增长9.8%。

在全年地区生产总值9.8%的增速中,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7.6%、63.2%、29.2%,分别拉动全县经济0.7、6.2和2.9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三次产业比重由去年的22.8:54.7:22.5调整为21.8:55.2:23.0。

表1 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

指         标 2005年完成数 比上年增减%

地区生产总值 220319 9.8

第一产业 48015 3.8

第二产业 121506 10.8

工业 105624 9.6

建筑业 15882 19.3

第三产业 50798 12.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 11257 12.9

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 10187 14.9

金融保险业 3956 4.0

房地产业 9885 16.3

其它服务业 6456 11.2

二、  农    业

2005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继续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特别是农业税免征等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年粮食总产量15.68万吨,较去年增长1.5%;棉花产量0.27万吨,下降10.6%;油料总产量0.52万吨,增长1.1%。

肉蛋奶产量增长较快,蔬菜、果品保持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14万吨,增长8.5%;禽蛋产量9254吨,增长28%;牛奶产量1050吨,增长40.6%,蔬菜产量20.2万吨,下降1.5%,水产品产量113吨,增长0.9%。

畜禽养殖发展迅猛,现已建成养殖小区49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

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截止到2005年底全县共培育了6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了24.8%,比上年增长0.8个百分点。

表2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指   标 单位 2005年完成数 比上年增减%

粮食总产量 万吨 15.68 1.5

蔬菜总产量 万吨 20.2 -1.5

肉类总产量 万吨 1.14  8.5

禽蛋总产量 吨 9254  28

牛奶总产量 吨 1050 40.6

水产品总产量 吨 113  0.9

出栏生猪 百头 1016  8.1

出栏家禽 百只 14154 11.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总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5家,实现增加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国有企业实现0.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9%;集体企业实现实现0.33亿元,比上年增长4.2%;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0.6亿元,比去年同期降低85.5%。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8%,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实现利税8805万元,比上年增长5.6%;实现利润5631万元,比上年增长3.93%。

建筑业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2005年我县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达到6 家,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879万元,实现利润564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势喜人,结构更趋优化。2005年县委、县政府继续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千方百计扩大投资。截止到年底,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0.94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57亿元,比上年增长3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4%。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73亿元,增长16.9%。其中县及县以上3.44亿元,县以下2.30亿元。从分行业上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2亿元,餐饮业0.52亿元。2005年全县商品交易市场5个,市场成交活跃,全年市场成交额7960万元。

实际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直接利用外资7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7%。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8公里,一级公路57.35公里,乡及乡以上公路223公里,通油面路村192个。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8516万吨公里,完成旅客周转量936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网通和邮政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22万元。全县局用电话总容量达到4.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38292户,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1部;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5896户。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8138万元,比上年增长18.3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329万元,较上年增长26%。

财政支出在重点支持生产、建设的同时,确保了工资、社会保障等项重点公共预算支出的需要,支出结构更加合理。全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17585万元,增长34.1%,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016万元,降低37 %;文体广播支出513万元,增长29.9%;教育支出4693万元,增长40.6%,卫生经费支出678万元,增长21.5%。

金融运行良好。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99 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59 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64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2005年财产险保费收入478万元,增长 21.54%;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800万元,增长20%。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完善。2005年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4所,在校生16049人;小学106所,在校生15439人。全年小学招生数为2001人,初中招生3875人,高中招生1010人。2005年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武强中学有765人升入大专及以上高等院校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