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枣强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3 衡水市枣强县统计局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一、综合

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实力继续增强。200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0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亿,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27.4亿,同比增长10.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500元,比上年人均增加1092元,增长9.6%。

二、农业

2004年,全县以农业增收为重点,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农村经济在调整中保持了稳步发展。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0726公顷,比上年下降4.3%,总产量为27.2万吨,比上年下降1.5%;棉花面积19637公顷,比上年增加19.9%,总产量为2.2万吨,比上年增长29.4%;油料播种面积1944公顷,比上年减少37.9%,总产量为0.71万吨,比上年减少14.5%。干鲜果品产量5.0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增长11.1%。

畜牧业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年末达牲畜存栏6.4万头,同比增长1.6%;全年肉类总产量1.98万吨,比上年增长4.2%;禽蛋产量5899吨,比上年增长11.3%;水产品总产量178吨,比上年增长1.7%。

造林绿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年新增造林面积4584公顷,育苗面积207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0%。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有效灌溉面积51409公顷,与上年同比增长1.1%,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0.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9%。

三、工业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完成60158万元,增长12%,城镇及私人建房投资完成1114万元,增长22%,房地产综合开发完成300万元,增长143%。

五、交通和邮电业

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094公里,境内铁路里程45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39271辆。

邮政业发展平稳,电信业迅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957万元,同比增长40.1%。

全县固定电话用户91243户,增长181.0%。移动电话用户71346户,比上年增加1600户,增长233.4%。互联网上网用户达3242户。邮电和通信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六、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亿元,同比增长14.3%。利用外资比上年有所增长,对外出口总值继续上升。全县利用外资73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9.9%,外贸出口总值完成172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7.8%。

七、财政、金融

2004年,全县各级政府努力培植财源,调整规范财政支出结构,基本做到财政收支平衡。全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9417万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完成10119万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9298万元,财政支出25053万元,同比增长35%。

金融形势保持平稳。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末余额409928万元,比年初增加112082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40123万元,比年初增加77800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0006万元。

八、文教、卫生

教育事业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基础上稳步发展。普通中学33所,在校学生26583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697人;小学学校133所,在校学生32932人,小学专任教师2170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学校校舍危房率为零,办学条件和教徒设施不断改善。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2004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8个,其中县医院一个,卫生防疫机构一个,妇幼卫生机构一个,医院病床床位335张,其中县医院床位160张。全县医生总数770人,护士72人,急性传染病发病率为万分之8.9%。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37.56万人,比上年增加400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92元,增长6.9%。全县职工平均工资10815元,比上年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3382元,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居住条件的继续改善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