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永清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3 廊坊市永清县统计局

2005年是永清县发展的关键一年,是实现“十五”、衔接“十一五”的重要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强市·壮县·富民”总体思路,统筹谋划,积极运作,全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快速发展态势,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目标,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经济主体运行平稳。初步测算,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0.2亿元,增长25.7%;第三产业增加值6.6亿元,增长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61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3.4:31.1:25.5调整为41.8:35.4:22.8(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为新口径调整数)。

从所有制结构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初步测算,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2%,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涨幅回落。受食品类价格及汽油、柴油及燃料等能源性产品价格的影响,市场价格继续稳中略升。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比上年下降0.2%,商品零售价格涨幅下降0.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下降6.7%。

二、农业

第一产业稳定增长,粮食生产喜获丰收。2005年各级各部门积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以减免补贴为重点的各项惠农政策,全县农业战线捷报频传。全年粮食产量扭转了连年下降的局面,实现了大幅增长,畜牧业生产发展迅猛,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增长加快。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5亿元,比上年增长5.8%。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亿元)

粮食播面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40.4万亩,比上年增长27.0%,单产368公斤/亩,比上年增长1.1%,粮食总产为14.8万吨,比上年增长27.5%。

受政策导向调节作用,2005年棉花和油料的种植面积、总产均有所降低,棉花总播面80675亩,总产4280吨;油料作物播面6.5万亩,比上年减少1.7万亩,下降20.7%;单产136公斤/亩,增长0.7%;总产0.9万吨,比上年减少0.2万吨,下降18.2%。

蔬菜播面、产量较平稳。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继续保持上年的34.8万亩,总产142万吨,均与上年持平。

林业生产平稳增长。2005年,林业实现产值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3%。当年人工造林3.8万亩,完成幼林抚育面积5.77万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7.5万亩。年末实有果园面积14.6万亩,园林水果产量达到8.3万吨。

畜牧业快速增长,渔业生产稳定。畜牧业产值达到7.0亿元,比上年增长9.4%。渔业产值达到366万元。畜牧、水产业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如下:

指标名称 2005年完成 比上年±%

猪存栏(万头) 25.47 12.6

牛存栏(万头) 4.90 8.4

羊存栏(万只) 42.99 11.9

猪出栏(万头) 28.57 16.8

牛出栏(万头) 6.03 18.7

羊出栏(万只) 51.66 10.2

肉类总产量(吨) 37439 16.5

水产品产量(吨) 530 持平

禽蛋产量(吨) 9005 -0.8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7.4万千瓦;农用拖拉机8004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83台。年末实有机电井8526眼,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2406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0082吨。农村用电量9541万千瓦小时。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特色产业更加突出。全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5.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005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8.33亿元,比上年增长30.4%,高于全县经济增速2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4.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9447万元,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增加值12133万元,私营企业完成增加值15246万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完成增加值3292万元。

产品销售形势良好,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5年,全县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5%,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8191.0万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利润总额4047.4万元,增长44.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利税(万元)

建筑业平稳增长。2005年,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793万元,比上年增长5.1%。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产值26644万元,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2.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亿元,增长51.3%;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第一产业投资下降,第二、三产业投资猛增。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000万元,比上年下降15.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7473万元,增长72.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4132万元,增长17.2%。从施工项目看,全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84个,比上年增加3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9个,比上年增加28个。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426万元,比上年增长15.7%,成为近年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与餐饮业均增势强劲。实现零售额分别为92551万元和6201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9%和16.2%。

利用外资形势良好。2005年,全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3%。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5年,公路运输业完成营业性货运量350万吨,下降21.0%,货运周转量28350万吨公里,增长3.0%;完成客运量116万人,增长18.0%,客运周转量5440万人公里,增长13.0%。

邮电通讯业发展迅猛。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902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新发展城乡电话用户9190户,年末实有电话用户76849户,其中无线市话用户7506户。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县实现财政收入11188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354万元。全县财政支出25750万元,增长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