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三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3 廊坊市三河市统计局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工业立市,项目兴市,和谐稳市,富民强市”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克服了能源紧张原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城乡居民得到实惠,紧急实力不断增强。

一 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由上年的25323元增加到28251元,按现行汇率(1美元=8元人民币)折算已超过3500美元。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3亿元,增长0.6%;第二产业仍是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共完成增加值79.8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0.1亿元,增长7.0%。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2.0%、58.6%和29.4%,非农业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财政增收较快,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2.27亿元,增长22.6%。其中上划收入6.1亿元,增长11.7%;地方财政收入6.15亿元,增长35.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1亿元,增长31.1%。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0%,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二 农林牧渔业

全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加快,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9.7%。以汇福粮油为首的4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为57.4亿元和1.8亿元。

农业生产结构继续调整,扩大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作物占农作物的比重由68.7%提高到70.2%,粮食生产得到加强。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7.4万亩,比上年增长5.7%;粮食总产22.06万吨,比上年增长0.2%。油料,棉花产量由于播种面积减少,总产分别下降6.4%、16.7%。全年蔬菜瓜果类面积20.5万亩,与上年持平总产量82.7万吨,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花卉面积1.5万亩,增长2.0%。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完成 +-%

粮食 吨 220582 0.2

#小麦 吨 92238 11.4

#玉米 吨 124809 -5.3

棉花 吨 340 -16.7

油料 吨 572 -0.5

蔬菜 吨 826980 -0.5

瓜果 吨 244446 -2.1

林、牧、渔业稳步发展。当年造林面积10.8万亩,育苗面积1.1万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0.8万亩,育苗面积1.1万亩。园林水果总产量11.6万吨,增长1.3%。畜产品与上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存,出栏情况如下: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完成 +-%

牛存栏 万头 14.07 1.0

猪存栏 万头 39.19 0.3

养存栏 万只 43.14 0.3

牛出栏 万头 21.44 1.5

猪出栏 万头 52.54 3.3

羊出栏 万只 47.24 3.4

肉类总产量 吨 98198 2.7

奶类总产量 吨 9170 93.8

禽蛋总产量 吨 32109 2.8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克服能源运输等瓶颈制约,实现速度与效益快速协调发展。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140亿元,完成141.5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全市工业用电量4.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9%。股份制企业主力作用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总产值107.1亿元,三资工业总产值17.2亿元,其他经济类型总产值7.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4.1%、27.5%、29.1%和176.2%。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产值67.8亿元,轻工业产值7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5%和23.3%,重工业化水平达到47.9%,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实现利税14.2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利润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完成 +-%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456352 4.4

食用植物油 万吨 20 9.3

方便面 吨 3703 6.2

服装 万件 9 12.5

机制纸及纸板 吨 40945 4165.1

塑料制管及附件 吨 4220 59.0

Pvc塑胶管材 吨 3877 20.7

水泥 万吨 273.3 38.8

砖 万块 97709 271.8

建筑业快速增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倍。建筑施工企业全年施工面积43.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8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6倍和37.2%。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投资结构得以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施工项目个数297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49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9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完成投资50.1亿元,比上年增长50.8%。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8.9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2亿元,增长16.8%。从隶属关系看,除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1%外,中央与个人投资与上年相比均有锁所下奖。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28家房地产公司共完成投资19.5亿元,比上年增长90.9%,商品房施工面积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竣工面积17万平方米,增长70%。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6亿元,增长16.5%。

五 内外贸易

随着消费结构的调整升级,节日消费成为亮点。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0.6亿元,餐饮业零售额达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1%和7.2%。市的消费品零售额9亿元,市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5.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和16.8%。

2005年外贸出口创汇493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45%,其中民营企业创汇4046美元,比上年增长38.7%,占全部外汇额的比重由72.3%提高到82.0%。

六 利用外资

对外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质量得到提升,全市直接利用外资完成854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倍。全部实际利用外资中,按企业性质分,独资企业投资占77.9%,达到665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7倍。按地域分,以亚洲投资为主,达到6083万美元,占到全部投资额的71.2%。

年内新注册三资企业14家,比上年增加4家;合同外资额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近4倍,其中独资企业合同外资额为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倍;注册资本80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倍,其中独资企业为61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