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承德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3 承德市承德县统计局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县技术贸易机构发展达43家,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到18家组织实施科技项目6项。认真做好了28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工作,重点推广了农村新能源综合利用,共建三位一体沼气池1.6万个,建池成功率达100%,综合利用率达标。全年“科技赶集”39场,搞技术会诊19次,办各类培训班600余场次,培训各类技术骨干8100人,培训师资440人,受训人员达11.4万人,印发技术信息和资料6000份。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共有学校339所,在校生80847人,比上年增加6379人,其中小学33304人;初中36208人;高中9905人;招生数15309人,全县教职工总数6286人,其中专任教师4603人。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普通高考一次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147人,综合排序居全市第二。教科研氛围浓厚,全县国家、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共有150余项,“构建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模式”科研课题获省级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共有50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全县平均辍学率控制在3%左右,走在全市的前列,顺利通过了河北省推广普通话达标县验收。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发展迅速,县一中、县二小成为省级现代技术教育示范校,已经通过市级初步验收。

十、文化、体育、广播、卫生

城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县有乡镇文化站25个,业务剧团9个,文艺宣传队21个.全年共组织或参与组织大型文化活动10余次,演出近30场,接待外地文艺团体演出6场。文学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共有60余篇作品在省级以上展演、发表和获奖,高寺台镇乔杖子村剪纸继去年被命名为“河北民间艺术之乡”后,今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桂冠。文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加固和维修保护标志,使全县33处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10处不可移动文物及3000件馆藏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图书馆全年共接待读者2万人次,借阅图书4万册次,印发《信息简报》12期,提供科技信息130余,发放宣传材料6000份。农村电影队12支,放映员30余人,放电影1100场,观众30万人次。

群众体育工作蓬勃开展。全县共有体育活动点5个,社会体育辅导站17个,一、二、三级辅导员60余人,篮球俱乐部5个,中小学体育达标率98%以上。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为省竞走队输送队员1名,为大中专体育院校输送学员30名,县围棋队在全市围棋比赛获团体第二名,在全省青少年举重、田径、射击等项目比赛中取得金牌8枚、银牌3枚、铜牌4枚、两项第4名,六项第5二名的优异成绩。

广播事业。广播电视实现全县联网,综合覆盖率达到98%。全县有线电视用户总数达到6.9万户。在市两台发稿786篇,共播放新闻稿件2250篇,自办专题52期。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办了“我爱板城我爱贸”系列专题、“警苑风采”、党建“空中课堂”、“农业之窗”等栏目,在非典期间配合教育局开办额“空中课堂”栏目。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县共有医疗机构31个,床位876张,卫生技术人员1049人。防非工作取得重大胜利,建立了1个发热门诊和50个基层留观站,排查外出返乡人员32495人,对1741人次医护人员和村医进元了非典知识培训。全县卫生系统共有19个单位分别被市县授于杭击非典斗争先进单位。县疾病预防防控中心于10月动工。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为96.23%,儿童系统管理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分别达96%和97%

全年共举办各类学术活动38次,参加人员4260人次,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29篇,送出进修人员48人

十一、环保事业

对全县85家企事业单位和93家餐饮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进元了登记,全县大中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率和“三同时”执元率均达100%,全县共有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1所,市级3所。

十二、人口、职工、人民生活

全县总人口473276人,比上年增加218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8959人,农业人口404317人,人口出生率8.7‰,人口死亡率6.21‰,计划生育率98.08%,人口自然增长率2. 49‰。

职工人数减少,工资总额稳步增加。全县职工人数为20346人,比上年减少1511人,其中国有经济14686人,减少334人;集体经济2250人,减少544人;其他经济3410人,减少633人。全部职工工资总额达21108.7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国有经济16686.4万元,同比增长15.6%;集体经济1270.6万元,同比下降4.8%;其他经济3151.7万元,同比下降11.6%。全县职工平均工资达9732元,同比增长15.9%。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632元,同比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32元,同比增长16.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59950万元,比年初增加16192万元。

注: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元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