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万全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商贸流通活跃,消费运行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215万元,比上年增长13.1%。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651元,比上年增加307元。从销售地区看,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388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3827万元,比上年增长13.7%。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的零售额为1119万元,占总零售额的1.9%,其他经济类型的零售额为57096万元,占总零售额的98.1%,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 全年引进县外资金45031万元,引进市外资金38579万元,引进外资46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46万美元。全县有三资企业5家,比上年增加1家。出口创汇收入67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2%。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快速发展。2005年,交通运输收入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3749万元,比上年增长59.5%;邮电通迅稳步发展,实现邮电业务总量2777万元,比上年增长12.7%。本地电话年末数为38120户,其中住宅电话年末数34629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达到83000户,比上年增和长66.4%;互联网上网数13000户,比上年增长100.7%。全年邮递函件214046件,包件4962件,邮政储蓄平均余额达到12632万元,集邮业务量5382枚。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再创新高,金融支持取得成效。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实现了历史的新跨越。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2034万元,剔除农业税减免因素后,比上年实际增长87%,其中:国税收入5729万元,同比增长104.2%;地税收入3677万元,同比增长57%;财政收入832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2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87万元,同比增长95.3%。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上升,2005年达到9.52%,比上年提高3.13个百分点,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县财政支出(含基金)22678万元,比上年增长39.8%。2005年,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46504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13751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各项贷款余额105407万元,比上年增长6.6%。金融健康、平稳、高效运行。 八、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条件继续改善。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年末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2292台,全县拥有中学12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中在校学生数8446人,高中在校学生数2875人。小学119所,小学年末在校学生16371人,“普九”教育得到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升学率达到97.1%。幼儿园18所,在园幼儿2995人。 九、文化、体育 文化体育事业长足发展。一、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异彩纷呈。我局和福祥超市共同举办了“福祥杯迎新年环城长跑比赛活动”和“2005年迎新春拔河比赛”。春节期间,我局与各有关单位筹办了2005年元宵节花灯汇展、焰火晚会活动和社火汇演活动。配合县工会、县团委在万全县宾馆举办了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五、四青年节文艺演唱会。我局与教育局共同举办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人员最多、规格最高的中小学秋季田径运动会,全县参会中小学运动员、教练员达到800多名。我们还将现有的体育器材安装在文化休闲广场,为广大健身爱好者提供良好的休闲健身场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得到加强。认真做好洗马林玉皇阁抢险维修工作,2004年省文物局拨付专项资金5万元,于2005年对洗马林玉皇阁的砖石基础墙体外凸和条石断裂部分进行了抢救性维修,2005年10月,县政府又拨付专款,对玉皇阁的木质结构建筑又进行了保护维修,两次共投资13万元,确保了洗马林玉皇阁的绝对安全。 文化广播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一、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及时报道全县各级各部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先后开辟了《“两会”专题报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文明生态村》、《提升服务水平,展示文明形象》、《“千村”经济振兴》、《企业家风采》、《说长道短》等30多个新闻专栏,为全县改革、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二、加强对外宣传,展示万全形象,外宣工作再创佳绩。专题片《万全扎实推进“千村经济振兴”》在省台《聚焦行风》播出;在市台共播发新闻65条,发稿量在全市各县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5年全县总人口为21.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73万人,非农业人口4.23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7‰,死亡率为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 城乡居民收支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200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760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307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200元、910元,增长了21.6%和9.7%。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74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1227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611元,衣着消费支出85元,居住消费226元,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139元,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59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比上年降低了3.1个百分点。农民居住条件有所提高,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2.1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2平方米。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571人,比上年增加623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为6044人,比上年增加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5662人。2005年累计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为378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3151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完善。2005年,全县拥有敬老院11所,光荣院1所,床位数191张;年末在院人数164人,比上年增加36人;传统救济总人数达62人。 注: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为2005年快报数,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