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蔚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2 张家口市蔚县统计局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主题,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平稳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7.86亿元,较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6.30亿元,较上年增长15.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4.06亿元,较上年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7.50亿元,较上年增长18.4%。三次产业比重为16.6:37.1:46.3。人均现价GDP达到8148元,较上年增长17.7%。

物价涨幅稳步回落。2006,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9%,同比上涨1.9百分点,涨幅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在统计的八大类价格中,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的价格比较平稳,涨幅不明显或不涨,分别为98.8%、100.1%、100.2%、99.4%。而食品、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居住类的价格涨幅较大,分别上涨4.1%、1.0%、3.4%、3.6%。在食品类中,上涨较高的有鲜菜、干鲜瓜果等,分别上涨14.7%、32.2%;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面粉、大米、鸡蛋的价格指数分别为101.1%、101.4%、94.5%,猪肉、鲜奶分别下降3.7%、0.1%。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较高的有汽油、柴油和长途汽车票,分别上涨12.4%、5.0%、16.4%;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价格略有下降,分别下降5.9%、5.1%。居住类上涨较高的有砖、涂料、玻璃、油漆、房屋贷款利率、液化石油气,分别上涨7.1%、4.3%、8.8%、8.0%、4.2%、8.4%。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一定进展。2006年末,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为23587人,比年初的22524人增加1063人。其中: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为21189人,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为1837人,其他经济单位为561人。分别比年初增加1256人,-169人,-24人。从业人员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煤矿离岗人员重新上岗、离岗人员调离原单位重新上岗、临时性用工增多和大型企业录用人员较多。年末,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年末人数为5580人,比年初人数减少740人。

截止到年末,全县累计新增就业人员3137人,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42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60人,“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309人,净增就业人员27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

经济发展持续性增强,民营经济实力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06年,全县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572697万元,同比增长36.0%;实现增加值220877万元,同比增长24.1%,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5%;实缴税金6866万元,同比增长42.2%,占全部财政总收入的20.7%;实现利润94678万元,同比增长42.8%,为全县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活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工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传统工业占主流;民营经济还需进一步加强;县域经济发展任重道远;城市化水平仍需提高,城乡差别依然较大;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还需努力。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2006年粮食喜获丰收。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10505万元,同比增长12.57%。完成全年任务的110.3%。其中:牧业产值6027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4.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0528公顷,产量达到138177吨,同比增长23.7%;油料播种面积4672公顷,产量3771吨,同比增长9.8%;蔬菜种植面积4727公顷,产量165055吨,同比增长18.2%;药材种植面积590公顷,产量1395吨,同比增长1.3倍;杏扁种植面积27415公顷,产量519吨,同比下降73.95%(春季冻花);烟叶种植面积1743公顷,产量2953吨,同比增长0.1%。

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肉类总产量、禽蛋产量、牛奶产量分别达到29802吨、19316吨、15413吨,同比分别增长13.6、6.7%、81.3%。全年共出栏大牲畜2.53万头,同比增长8.1%;猪出栏25.69万头,同比增长18.9%;羊出栏47.66万只,同比增长19.0%;家禽出栏228.59万只,同比增长16.8%。

林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51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18公顷。育苗面积316公顷,幼林抚育面积3246公顷。2006年底,全县实有林地面积103300公顷,比上年增加8593公顷。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蔬菜、小杂粮等支柱产业的带动作用得到明显加强,其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七成以上。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产业化经营率达到8.8%。

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乡村从业人员为180977人,同比增长0.2%;全县农机总动力192815千瓦,比上年增长30.5%;农村用电量595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6.6%;农村化肥施用量34424吨(按实物量计算),同比增长3.7%;当年实际机耕地面积59053公顷, 同比增长4.8%;农村拥有机电井818眼;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9781公顷,同比下降1.1%。随着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的深入,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平稳发展。200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26320万元,同比增长1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7482万元,同比增长10.2 %。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为100.6%,比上年提高了9.5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20448万元,同比增长23.5%。累计实现利税13170万元,同比增加1563万元。其中实现利润1731万元,比上年减少263万元。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915万元,同比增长17.1%。年末拥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4家。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达到2520人。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75.1%;实现利税428万元,同比增长7.8%;竣工产值完成11057万元,同比下降0.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7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5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取得可喜成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200万元,同比增长39.6%。占年计划的105.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896万元,同比增长27.8%。占年计划的108.2%。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建和技改投资完成88481万元,同比增长31.1%,房地产投资完成15415万元,同比增长11.5%。农村农户完成投资1171万元,同比下降1.6%;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27133万元,同比增长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