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蔚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水泵 台 857 41.89% 建筑砖 亿块 3.4 0.3% 白酒 千升 2684.0 -11.7% 酱油 吨 3934 -5.59% 制冷片 万片 79.84 25.14% 服装 万件 31.2 -80.8% 日用陶瓷 万件 0.0 0.0 地毯 万平方米 0.0 0.0 机制纸 吨 212.10 -48.10% 发电量 万千瓦时 85802 1.8% 建筑业生产效益稳步提高。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9586万元,比上年增长26%。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13106万元。比上年增长46.2%,竣工产值9259万元,比上年增长28.9%。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5%。竣工面积1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加快。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793万元,比上年增长24.3%。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181万元,同比增长1.4%。基建投资完成12020万元,同比增长38.1%,房地产投资完成10717万元,同比增长272.1%,其他投资完成6478万元。全年施工个数76项,竣工个数44项。全县住房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市政基础建设增长较快,前进路绿化、人民路维修工程,前进东路排水,建设南大街路面改造等工程完工。有效的推动了城镇化建设。城镇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受“非典”影响,消费品市场在4、5月份出现了短暂剧烈波动之后,到第三季度恢复正常。200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6719万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商业17879万元,比上年下降2.4%;集体商业5950万元,比上年下降12.4%;股份制商业411万元,比上年下降2.1%;个体商业36490万元,比上年增长8.6%;其他商业5989万元,比上年下降13.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1172万元,增长2.2%,餐饮业零售额14873万元,比上年增长4.1%,制造业零售额3695万元,比上年下降22.4%。农业生产者零售额5585万元,增长0.2%,其他行业零售额1394万元,增长21.7%。 六、招商引资有所进展 全县2003年共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9606.6万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96%。其中: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8261.6万元,占市下达任务的212%。全年共引进省外技术项目19项,共签约的经济技术项目77项。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35616万元,比上年增长1.6%。2003年,全县公路总里程为1998.683公里。其中:干线(国道)166.461公里,专用公路42.05公里,县级公路125.96公里,乡级公路1039.068公里,村级公路625.144公里。 邮政电信业发展加快,全年共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71.5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832.96万元,市话用户年末达到49159户;市话自动交换容量达到56640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3701户;电话普及率达33.1%。全年邮递函件和包件分别达到111.9万件和1.4万件。 文件生态旅游开发力度加大。2003共年筹资1855.7万元,完成空中草原旅游公路,突破了瓶颈制约,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加快了飞孤峪景区开发,新建了景区接待中心,啤酒广场等基建工程。编制了《暖泉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南留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完成了暖泉民俗博物馆基建、凉亭恢复修缮工程。经剪纸、彩陶、泥人、玻璃器皿、杏扁、贡米等为重点的一批地方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受到游客的青睐。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明显增长。2003年,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1388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县级收入完成5375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全部财政总支出为19544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非典”支出1183.6万元,占财政总支出6.1%。 金融形势良好。2003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47462万元,同比增长20.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01332万元,同比增长18.5%。各项贷款余额为178534万元,同比增长5.5%。 保险事业发展快速。2003年,全县保险机构保费收入3470万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财险保费收入840万元。比上年增长3.9%,寿险保费收入2630万元,比上年增长44.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呈现健康向上的势头。2003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11所,在各类学校中,普通中学24所,在校学生26539人;小学181所,在校学生44881人;特殊教育1所,在校学生76人;职业中学5所,在校学生1709人,高、初中升学率居全市前列。全县有幼儿园21所,在园幼儿7065人。全县共有各类教职工4446人,其中专职教师3618人。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2003年,“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和“山区杏扁丰产栽培及精深加工技术”列入国家星火计划;“中药村知母规范化种植研究”项目列入“十五”国家及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杏扁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无公害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等4个项目列入省科学技术研究计划实施;“猪苓人工种植技术”,“冷凉区天麻人工栽培技术开发”两个项目列入市科学技术研究计划实施。筛选了杏扁、中药材、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机械化耕作、动物疫病防治等20项重点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下达到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实施。认真办好电视《绿风春蔚》等专题栏目,大力宣传科技知识。全年印发科普资料12万份,普训农民达15.2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