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岱岳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布 0.48 亿米 -0.24 棉布 0.48 亿米 -0.24 钢材 36.05 万吨 55.58% 工业经济效益高速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91968万元,比上年增长50.6%;利润20001万元,利税36941万元,分别增长27.12%和130.05%;实交税金总额17616万元,增长99.77%。应收帐款净额和产成品存货两项资金占用比分别下降0.06%、1.65%,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加快0.49次。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139.25%,比去年同期增长34.55%。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2005年,岱岳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1982万元,比上年增长32.02%。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81509万元,同比增长36.7%;50万元以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0473万元。在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县以上投资305384万元,同比增长76.7%;农村投资276125万元,同比增长9.4%。 规模项目增长迅速。全区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施工(不含房地产)173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97个,城镇项目 、农村项目施工项目数和本年新开工项目数分别是51个、33个和122个、64个。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27个,完成投资24.39亿元,增长109.36%,其中工业项目13个。 第二产业投资高幅增长。在县及以上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171560万元,同比增长255.1%,占投资额的比重为56.2%;第一、三产业投资分别300万元、13352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7.5%。 建筑业生产效益大幅提高。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38%。全区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44家,利润总额0.77亿元,实现利税0.79亿元。 五、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生产稳定增长。全区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039.5公里,比上年增加9.5公里,公路密度59.4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0.5公里。全区公路货运量903万吨,货运周转量30198万吨公里,均分别增长3%。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7228辆,私人轿车4500辆。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5年,全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82555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增幅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批零业、餐饮业均保持旺销。全区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3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8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48亿元,增长174.02%。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27.32亿元,增长67.5%,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5.05亿元,增长112.18%,其总量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2%。 对外贸易较快发展。全区完成进出口总值4676万美元,其中出口4321万美元,增长24%。 利用外资高速增长。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额1096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8.8%。实际利用外资7524万美元,增长59.2%。 对外劳务合作形势良好。全年签订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4697万美元,完成营业额3637万美元,外派各类劳务和研修生1357人次,期末在外人员2671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3.2%、50%、59%和61.4%。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296万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各项税收15074万元,增长18.4%,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2.04%,提高10.92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和营业税分别增长70.0%和59.4%。国、地两税实现收入12548万元,其中,国税3734万元,地税8814万元,分别增长77%和47%。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重点事业发展得到保证。全区地方财政支出46556万元,增长41.9%。 其中,企业挖潜改造资金751万元,增长67.6%;卫生事业费1795万元,增长61.9%。 金融业健康运行。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7.49亿元,比年初增长18.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9.81亿元,增长15.8%;各项贷款余额为28.52亿元,可比口径比年初增长23.2%。 八、科技和环保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05年,新认定区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0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4家。开发各类高新技术产品142个,其中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个。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67200万元,比上年增长60.28%,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13.61%,提高2.01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全区取得专利97件,申报市级科技成果奖4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项。选育了小麦、玉米等良种16个,全区农业良种率达到90%以上,有23件农产品分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绿色产品证书。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2005年,全区环境污染治理总投资12800万元,全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7.06%,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94.2%,工业废气处理率100%,二氧化硫达标率90.6%,工业废气烟尘达标率90.38%,粉尘达标率9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0%。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COD等排放量同期分别下降了7.2%、12.5%、10.9%和31.5%。 九、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全区小学入学率100%、及格率99.7%,初中入学率99.8%;中考成绩居全市上游水平,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到了2616人,应届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增加36%,重点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增加38%;我区在全市教学成绩综合评估中名列第二位。 文化、广电事业欣欣向荣。我区荣获泰安市2005年春节文化活动突出贡献奖;2005年6月“希望星杯”少儿书画大赛中,6名少儿作者获奖,区文化馆获优秀集体奖和一等艺术指导奖;2005年9月柳琴《让座》获由省文化厅、省文联、省老龄办、省曲艺家协会在东营举办的“凯银杯”老年人曲艺大赛的银奖;同期,成功承办了《至圣先师-孔子》卢雪艺术剪纸世界巡展山东首展、《走进剪纸之乡》大型文艺演唱会和孔子论坛系列活动;报告文学集《坚实的足迹》获泰安市2004-2005年度“五个一精品工程”奖;报告文学《泰山的骄傲》获全国第五届“新世纪之声”征文《中华英才》金奖。 全区有艺术表演场所3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全区有档案馆1个。全区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全区广播电台平均日播音时间17小时,电视台平均周播时间达38.5小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9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