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思明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2 厦门市思明区统计局

2006年,思明区深入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和全国强区建设,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协调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经济运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同时,区域市政建设的步伐加大,信息化管理愈加完善,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

一、 经济发展概况

地区生产总值

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累计实现生产总值31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1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7.4%,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46.0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拉动经济增长16.5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按照“强三、优二”的产业发展原则,思明区大力发展以旅游业、商贸流通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和以光电产业、软件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培植新经济增长点。2006

年产业结构实现了 “三、二、一”合理布局,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04:21.87:78.09。产业优化升级明显,第三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近二个百分点;商贸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的支柱作用依然明显,商贸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78.19亿元、29.08亿元、40.92亿元,分别占地区增加值的24.8%、9.2%、13.0%。

财政收支

从经济运行质量看,效益稳步提升。思明区的企业经济效益整体向好,财税形势稳定,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8.77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1.32%,增加13.72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地方级财政收入37.26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1.47%,增加9.45亿元,比上年增长34.0%,区级财政收入14.12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2.63%,增加3.64亿元,比上年增长34.7%。

在政府的牵线搭桥和企业的辛勤耕耘下,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企业对财政贡献日显突出,重点税源企业支柱地位日益突出,重点税源企业和主体税种对财政收入增长贡献加大,2006年,全区年创税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77家,比上年增加31家,纳税额29.3亿元,约占地方级财政收入78.6%,其中:年创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4家,比上年增加16家,纳税额22.73亿元,约占地方级财政收入61.0%。

全年区级财政支出17.79亿元,为预算的99.3%,增加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建设性支出6.24亿元,为预算的99.9%,增加1.49亿元,比上年增长31.3%;经常性支出11.06亿元,为预算的99.4%,增加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4%。用于基本建设支出0.70亿元;城市维护支出1.24亿元;行政管理支出1.31亿元;科教文卫体事业支出5.01亿元;其中科教文卫体事业支出占全区财政支出的28.2%,比上年增长28.4%。

工业经济

从生产角度看,工业平稳增长。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88.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工业产销率为97.8%。实现工业增加值49.0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占比重大,是全区工业增长的主力,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70.10亿元,占全区工业的比重达到90.1%,比上年增长20.4%,增速比全部工业的增长速度快了2.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出口形势也很好,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货值累计达4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出口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业经济坚持“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的技术等级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光电产业,力争打造面向海内外的光电基地。

商贸经济

2006年,全区市场需求总体趋旺,商业发展态势良好,汽车、旅游等新一轮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全年商贸业累计完成营业额1086.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实现商业增加值85.84亿元。居民消费能级提升趋势明显,汽车、通信类产品消费进一步扩大。此外,在“春节”、“五一”、“中秋”“十一”、“圣诞”等假日经济也极大地繁荣了该区消费品市场。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思明区举全区之力,积极推进集中区建设,全面带动辖区重点项目建设。同安工业集中区思明园一期43.5万平方米,厂房全部交付企业进驻,二期已开工过半并快速推进;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启动区基本完成地下施工,主体施工正在全面展开;环岛路沿线项目建设火热推进,滨海旅游休闲区初具雏形;思明光电基地安美、华联、光莆、宏联、高纯河豚素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33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53亿元,完成率达98.49%。合力攻坚,较好完成成功大道(思明段)、福厦铁路(思明段)、中华城、百脑汇等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扎实推进营平片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利用外资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国内外客商来厦投资也异常活跃。全区积极整合招商资源,创新招商形式,创建招商平台,深化服务功能,组织参加投洽会等招商活动,合同外资、实际到资和引进内资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2006年,全区共批准外资项目229个,投资总额6.89亿美元,其中,合同外资3.99亿美元,实际到资1.77亿美元。全区内资项目总引资额109.0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引资额97.6亿元。

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显著优化,产业结构比例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78.1%。光电产业等高新技术企业实力增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继续增大,“飞地工业”拉动作用显著,第二产业发展态势趋好。质量立区成效显著,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完成四项鼓浪屿旅游配套项目,中山路步行街、禾祥西路等专业街、特色街建设继续深化,明发商业广场、名汇铜锣湾广场的项目投入运营,中山、富山等商圈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商贸经济成为最大亮点,凸显闽台特色,举办“海峡两岸(厦门思明)美食暨民俗文化节”等大型活动,促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2006思明商务节”成功举办,现代服务业呈现生机活力。旅游业进一步丰富内容、增添亮点,元宵灯会等大型节庆会展活动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共接待游客1267多万人次,旅游收入逾167.41亿元。

二、社会事业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