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2 清远市统计局

全年新签外资项目47宗。合同利用外资3.7亿美元,下降24.3%;实际使用外资5.5亿美元,增长6.7%。吸收外资主要投向制造业,占全年新批项目的48.9%。第三产业新批项目19个,实际吸收外资1.6亿美元,占全市吸收外资的29.1%。年末外商投资企业工商注册登记1030户。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7599.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2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4.2公里;省养公路2140.5公里,增加19.6公里;地方公路8851.8公里,增加80.8公里;村道公路6416.3公里,增加129.3公里。等级公路里程17406.8公里,等外公路192.8公里。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84540辆,新注册15332辆。

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收入20.3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2亿元,增长11.2%;电信业务收入19.1亿元,增长6.1%。年末全部电话用户269.9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61.8万户,减少5.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8.1万户,增加6万户。

全年各景点接待游客1881万人次,增长26.4%,其中国内游客1858万人次,增长29.1%。全年旅游总收入75.1亿元,增长33.5%。拥有国家“4A级”景区8个,“中国旅游强县”1个,“广东省旅游强县”4个。全市年末共有星级酒店41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来源于清远的财政总收入116.1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亿元,增长33.9%;一般预算支出100.0亿元,增长32.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32.6亿元,比年初增长27.8%。其中,本币存款余额821.9亿元,比年初增长27.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6.6亿元,增长13.7%。其中城镇居民储蓄余额314.0亿元,增长11.7%;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2.6亿元,增长17.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42.5亿元,比年初增长60.1%。其中,本币贷款余额420.7亿元,比年初增长53.6%。全年现金净投放23.2亿元,比上年少投放15.9亿元。

全年各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4.7亿元,增长22%。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9.8亿元,增长24%;财产险保费收入4.9亿元,增长17.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5.0亿元。其中人身险业务给付2.1亿元,减少3%,财产险赔款2.9亿元,减少5.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中,用于教育支出23.1亿元,比上年增加5.3亿元,增长30.2%。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专任教师415人,招生2638人,在校生8437人,毕业生256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4所,专任教师1259人,招生2.15万人,增长58.1%;在校生4.18万人,增长43.6%。普通中学177所,专任教师16858人,招生10.0万人,在校生28.7万人,毕业生8.2万人,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3.5%。小学819所,专任教师17202人,招生4.18万人,增加1.7%;在校生29.72万人,减少9.5%;毕业生7.28万人,减少4.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99%,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89%。共有幼儿园418所,在园幼儿8.72万人,增长9.55%。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拥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家,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1家,新组建了清远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家;8家企业的19个产品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目前,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21 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0家。全年专利申请量242件,专利授权量15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6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馆1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9 个,剧场、影剧院10个,电影放映单位14个,放映电影7978场次。图书馆藏书量81.5万册。广播电台8个,电视台8 座,广播电视发射与转播台8座。广播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9%和99%。铺设光纤长度8400公里。

全市财政用于医疗卫生事业支出8.2亿元,增长27.3%。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4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妇幼卫生保健站9个。卫生机构床位数934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637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4168人,注册护士4354人。全年无偿献血16881人次,献血量4213升。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0座,举办各类运动会70次,参加运动员达25000人。在省级以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12枚,银牌6枚,铜牌21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58万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总人口40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万人,增长7.4‰。其中男性人口210.6万人,女性人口198.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10万人,出生率12.25‰;死亡人口2.27万人,死亡率5.45‰。自然增长人口2.83万人,自然增长率6.8‰。全市常住人口382.71万人,比上年增加9.52万人。办理暂住证人口18.57万人。

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14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消费性支出9852元,增长12.2%。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381元,增加2582元,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现有住房总建筑面积31.5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09元,比上年增长12.7%。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人均支出4106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现有住房总建筑面积28.7平方米。

全年组织农村劳动力输出11.36万人。全市新增就业人数6.2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683人,登记失业率3.18%。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1.6万人,增长10%;失业保险16.4万人,增长7%;医疗保险78.3万人,增长6.2%;工伤保险30.4万人,增长9.7%;生育保险12.6万人,增长8.9%。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4.84亿元,增长16.3%;支付各项社保待遇12.2亿元,增长35%。社保基金累计结余26亿元,同比增长22.1%。逐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14.7万人,参合率98 %。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3.7万人。

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7个,社会福利院床位483张,社区服务设施806个,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515人,增长0.9%。敬老院89个,床位3255张。全年离婚夫妇7028对,比上年上升26%。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市平均气温20.9℃,平均相对湿度73%,年日照总时数1675.8小时。年降水量1484.3毫米,比上年减少411毫米。水电资源蕴藏量160.25万千瓦,可供开发水电资源130.13万千瓦。

全市已发现矿种62种。主要矿种有石灰石、耐火粘土、硅灰石、冰洲石、滑石、硼砂、硫铁矿、锰矿、锌矿、稀土等。

拥有以高山峡谷、湖泊温泉等生态资源,以及风景名胜和豪放古朴的壮族、瑶族少数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拥有“亲情温泉、激情漂流、闲情山水、奇情溶洞、热情民族”五大旅游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