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泰山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2 泰安市泰山区统计局

200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围绕实现富民强区目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突出新区建设、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四大重点,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45.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7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4.82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18.09亿元,增长13.8%。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5:54.1:39.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10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4%。

非公有经济快速发展。全区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8.3亿元,增长31.6%,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7%,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全区民营经济实交税金23908万元,增长40.1%。私营企业发展到1321户,比上年增长11.1%,雇工人数19479人,增长46.6%,注册资金8.58亿元,增长56.6%。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2013户,从业人员18700万人,分别下降8.5%、7.0%,注册资金2.21亿元,增长11.5%。个体私营规模不断增强,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为64.9万元、1.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0%、25.4%。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00亿元,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2.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均比上年增长4.9%。总产值中,农业实现2.88亿元,林业实现0.36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牧业实现1.72亿元,渔业实现0.04亿元,分别增长9.0%、55.0%。农林牧渔比例为57.6:7.2:3.44:0.8。粮食生产在种植结构调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下,产量下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6634公顷,比上年下降14.3%,粮食总产为56494吨,比上年下降20.9%。全年蔬菜播种面积4268公顷,比上年增长3.9%,总产为133794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林、牧、渔业全面发展。随着绿色通道等建设加快,全区造林面积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573公顷,比上年增长8.6倍。全区育苗面积1324公顷,增长41.9%。新发展果品基地133公顷,封山育林1667公顷,山区综合开发133公顷。全区肉类总产量0.86万吨,禽蛋产量0.97万吨,比上年略有增长。猪、羊、家禽存栏分别为5.1万头、3.5万只、137.4万只,比上年略有减少。奶牛养殖业发展加快,奶牛年末存栏1.69万头,增长88.8%,牛奶产量2.04万吨,增长52.2%。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96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平方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4万公顷,达到0.79万公顷,增长21.5%。机电灌溉面积8.1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2%。全区已建成水库17座,总库容2148万立方米,总灌溉面积1.01万公顷。全区农村用电量834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3%。

三、工业与交通

工业经济高速运行。2003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0.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8%。在全部工业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16亿元,增长30.4%。实现产值39.26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国有和集体企业完成4.46亿元,增长12.5%;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32.76亿元,增长48.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0.7亿元,下降7.9%;私营企业完成1.3亿元,增长70.8%。工业产销衔接平衡,产品销售率96.6%,提高0.8个百分点。企业产成品库存增加,占用资金2.61亿元,增长26.9%。工业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出口产品销售收入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倍。

工业效益明显增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08亿元,比上年增长50.1%,提高32.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全年实现利润1.82亿元,增长82.9%,提高17.2个百分点。亏损幅度缩小,企业亏损面3.26%,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0.6,提高17.4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6.7%,提高1.1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54.3%,提高10.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9.1%,下降3.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67次,提高2.3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5.2%,提高0.9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提高25.6%。

公路运输出现下降。受非典疫情影响,客货运输出现了近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全年客运量193万人,比上年下降12.3%,旅客周转量为10961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8.8%。货运量146万吨,比上年下降7.0%,货物周转量为11532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2.6%。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5亿元,比上年增长84.4%。固定资产投资率达55.7%,同比提高7.9个百分点。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区直及城镇投资14.39亿元,增长62.5%;农村投资9.87亿元,增长167.7%。国有及其他经济完成投资6.71亿元,增长19.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6亿元,比上年增长34.9%。

项目规模迅速膨胀。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明显增加,在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中,达到90个,计划总投资25.55亿元,本年完成14.04亿元,其中,过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8.80亿元,本年完成4.44亿元。

建筑业生产与效益同步提高。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9%。全区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53家,完成总产值2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1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9%。实现利税1.08亿元,增长6.8%。

五、国内贸易与物价

消费品市场全面趋旺。全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增幅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批零业、餐饮业均保持良好增长。全区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2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30亿元,增长15.0%。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消费品市场主导,实现零售额22.06亿元,增长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增幅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

物价走势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下降0.6%。其中,食品类、居住类分别上涨2%和1.5%。衣着类下降4.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下降2.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0%,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其中,轻工业产品上涨3.0%;重工业产品上涨3.2%;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3.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2.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