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高邮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金融业务稳步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7.56亿元,比年初增加12.0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59亿元,比年初增加8.3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1.04亿元,比年初增加4.09亿元。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加大,完成全年新增贷款3.5亿元的目标。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全年组织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0项,批准实施国家级、省级“星火”、“火炬”计划项目16项,创历史新高,居扬州各县(市、区)首位。获批省高新技术产品10个,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销售达14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100%,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5%。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建成省级教育信息化实验市,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市职教中心初步通过省合格验收。继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并取得明显成效。 九、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事业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文化事业得到推进,2003年成功举办第二届邮文化节暨第23届全国最佳邮票颁奖活动,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在全国、省、扬州市获奖;文艺团体改革进展顺利,市扬剧团在全省率先实行公有民营;积极开展文化为民服务活动,加快文化产业建设,众多大中型娱乐场所建成并投入使用。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加强,抗击“非典”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在省内率先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有59.5万人参保,农民个人参保率达91.2%;加强农村改水工作,全年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3万人,自来水人口受益率提高到88%;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得到广泛开展。积极推进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系列服务,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9.4%,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成功举办江苏省第23届县级市老年门球赛。完成广电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广电宽带网投入运营,新增有线电视用户6000多户,城乡综合覆盖率达85%。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3年末全市总户数27.31万户,户籍人口83.06万人,出生率为6.57‰,死亡率为6.9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9‰,比上年下降0.82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年末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3.4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77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199元,比上年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3953元,比上年增长6.0%。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提供就业岗位13482个,净增就业人数252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企业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全市累计发放离退休职工养老金9383万元,发放下岗失业人员生活费3190万元,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2%,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注: ①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②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