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博野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经济”这一主基调,唱响“夯、创、进、争”的主旋律,全县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经济活力明显增强,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交通、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经济 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393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十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11.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4077万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6027万元,同比增长2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289万元,同比增长8.8%。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9:34:27调整为37:38:25,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299万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62941万元,同比增长2.7%;畜牲业产值27577万元,增长19.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5.3万亩,比上年增长3.8%;粮食总产量15.2万吨,增长5.5%。蔬菜播种面积9.1万亩,同比增长1.1%,产量34.8万吨,同比增长1.4%。 畜牧业生产再上新台阶。肉类产量1.85万吨,增长21.6%;牛奶产量1642吨,同比增长36.3%;鲜蛋产量5796吨,同比下降34.2%;生猪出栏19.79万头,同比增长18.8%;羊出栏10.47万头,同比增长37.6%;家禽出栏87.97万只,同比增长25.5%。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年末机井数4690眼。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575公顷。农村用电量6767万度,同比增长9.7%。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2.3万千瓦,同比增长7%。二OO五年年末拥有联合收割机345台,比去年增加10台;大型拖拉机349台,比去年增加54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7381万元,比上年增长3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630万元,同比增长16.8%。 工业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6208万元,比上年增长42.6%,实现利税5088万元,比上年增长30.5%;实现利润3317万元,比上年增长27.1%。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646万元,比上年下降2.0%。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1223万元,同比下降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势强劲。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3125万元,同比增长21.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2339元,同比增长44%。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46811万元,比上年增长40.8%,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8282万元,同比增长54.8%。 传统优势行业继续快速增长。加强了对制造业的改建,促进了传统优势行业的技术提升,加快了传统产业新型化步伐。全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完成36801万元。 投资效益增强,全年城镇建成投产项目87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7%,新增固定资产36070万元。 五、国内贸易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8580万元,同比增长15.6%。从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完成41039万元,同比增长15.6%;餐饮业零售额完成5581万元,同比增长15.6%;其他行业零售额1960万元,同比增长14.3%。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强劲增长。全年出口创汇总额达到981万美元,同比增长29.3%。 利用外资实现了重大突破。实际利用外资177.32万美元,同比增长728.6%。其中大成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投资169.32万美元。全年新注册三资企业1户,注册资本24万美元,其中外方投资8万美元。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运周转量206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935万人公里。 邮电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21万元,同比增长2.6%;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2.9万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达到2.4万户,同比下降11.1%;全县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9万户,同比增长95%;国际互联网用户1436户。 八、财政、金融业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势平稳。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692万元,同比增长14.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35万元,同比增长13.5%。全年财政总支出14392万元,同比增长41%。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3763万元,比年初增加14870万元,同比增长11.5%,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53529万元,比年初增加222万元,同比下降10.9%。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28704万元,现金支出528314万元,收支相抵,货币净回笼390万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各类险种保费收入3563万元。处理赔案赔付金额402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104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90万元。 九、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拥有中小学校89所,其中:小学76所,初级中学9所,高级中学1所,职教中心1所,特教学校1所。受学龄人数影响,小学在校生15075人,同比下降11.1%;普通中学在校生12634人,同比下降29.5%;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在校生巩固率100%。二OO五年高中参考人数为1490人,1375人上线,上线率达92.3%,其中本科以上人数为1131人,高考成绩600分以上的为92人,比04年多12人,再创历史新高。 十、卫生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全县现有医院、卫生院10所,床位279张,卫生技术人员374人。个体和集体诊所共260个,乡村医生403个。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继续改善,全县七个乡镇全部达到国家初级卫生保健标准。 十一、人口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县年末总户数6.56万户,其中乡村户数为6.3万户。年末总人口为252673人,比去年增加346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23662人,比上年增加703人,非农人口为29011人,比上年减少357人。男性人口128508人,女性人口124165人,分别比上年增加659人和减少313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职工收入稳定增长。全县城镇单位年末从业人员6927人,同比下降6.7%。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8431万元,同比增长14.4%;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956万元,同比增长11%。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022元,同比增长18.4%。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79元,比上年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3101元,比上年增长10.2%。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8851万元,比年初增加13413万元,增长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