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易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00六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大力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坚持用发展统一思想、用事业凝聚力量、用实干树立形象、用破难题推动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目标,干大事、解难事、办实事、抓要事,求真务实,合力攻坚,继续保持了经济社会既好又快发展。据预计,2006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7406万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6986万元,同比增长12.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50233万元,同比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0187万元,同比增长11.6%。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32.7:37.2:30.1调整为2006年的31:39.85:29.2。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较弱,工业企业规模小,技含量低,城市化水平低等。 一 农 业 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入,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6年全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4977万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农业产值89723万元,同比增长8.2%;林业产值11720万元,同比增长13.5%;畜牧业产值109204万元,同比增长17.0%:渔业产值3047万元,同比下降12.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83万元,同比增长6.2%。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产量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吨 189660 3.6 其中,夏粮 吨 73261 1.8 其中:小麦 吨 72407 1.5 秋粮 吨 116399 4.7 棉花 吨 376 -10.7 油料 吨 9757 1.3 园林水果 吨 123500 2.2 苗木 万株 12000 —— 蔬菜 吨 185490 0.6 造林绿化事业又有新进展。全县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066公顷,新育苗木333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09333公顷,森林覆盖率43.2%,果园面积15306公顷。 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县全年肉类总产量72446吨,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猪肉产量45432吨,比上年增长4.5%;牛肉产量17376吨,同比增长60.7%。禽蛋产量11600吨,同比下降47.8%。年末大牲畜出栏1122百头,同比增长50.8%,其中牛出栏1086百头,同比增长60.7%;猪出栏5679百头,同比增长4.5%:羊出栏4332百只,同比增长30.2%。年末大牲畜存栏393百头,其中牛存栏337百头,猪存栏2406百头,羊存栏1102百只。 渔业生产有所增长,全县水产品养殖面积1336公顷,水产品产量达5200吨。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和加强。全县年末机械总动力239704千瓦,比上年增长1.0%,其中,农用排灌机械60578千瓦,与去年同期持平。年末拥有各种拖拉机3826台,同比增长0.5%;农用运输机械8139辆。农用化肥施用量20029吨(折纯),同比增长9.2%,全年农村用电量8028万千瓦小时,农药施用量785吨。 全县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711289万元,同比增长16.76%,完成增加值214316万元,同比增长19.39%。乡镇企业完成营业收入695108万元,比上年增长16.14%,实现利润总额58214万元,比上年增长14.14%;实交税金8420万元,比上年增长16.54%。 二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升。2006年,全县国有、国有控股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在统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1258万元,同比增长20.1%。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9768万元,同比增长6.2%;重工业完成产值201490万元,同比增长21.6%。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8205万元,同比增长14.3%;集体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3616万元,同比增长5.5%;股份合作企业完成产值4966万元,同比下降1.3%;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110438万元,同比增长29.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产值29021万元,同比增长4.9%;其它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5013万元,同比增长24.3%。在统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8634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实现利税11345万元,同比增长21.1%。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6099万元,同比增长12.1%,完成增加值50306万元,同比增长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