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博野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2 保定市博野县统计局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经济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战胜非典疫情和风雹灾害,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工业发展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投资力度,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整体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

二OO三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超出市核目标2.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亿元,同比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5亿元,同比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4亿元,同比增长10.3%。

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依次为35.3%,30.2%,34.5%。人均GDP达到4693元,同比增长11.4%。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二OO三年产业化率达30.8%,比去年提高12.8个百分点。在种植结构中高效作物显著增长。规模养殖继续发展壮大。

工业发展加快,产值效益均大幅增长,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拔丝,胶带,纺织,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的竞争实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新兴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进一步调整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方式和程序进一步简化。投融资、财政、流通等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增收迟缓,没有明显的增长点。对外开放步伐不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消费水平有待提高。

二农业

二OO三年,种植结构继续调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3.7万亩,比上年减少5546亩,同比下降1.6%;棉花种植面积1.65万亩,扩大7075亩,同比增长75%;油料种植面积4.44万亩,同比下降1.1%;蔬菜种植面积8.92万亩,扩大4525亩,同比增长5.3%;育苗面积达2.2万亩,扩大3405亩,同比增长18.3%。

农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粮食产量达13.8万吨,同比增长19.5%;棉花产量达691吨,同比增长46.4%;油料产量达1.14万吨,同比增长7.8%;蔬菜产量达33.5万吨,同比增长18.7%;苗木产量达3600万株,同比增长29.1%。

畜牧业发展升温,规模养殖业发展较快。以正大,天解等为首的一批规模养殖场,有效地促进了我县畜牧业的发展,二OO三年全县肉类产量为1.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3%;禽蛋产量8563吨,同比增长15.8%;牛奶产量828吨,同比增长173.3%。猪年末存栏0.15万头,同比增长5.1%;羊年末存栏0.08万头,同比增长4.5%。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科学种田意识加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1574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8.3万千瓦,同比增长4.4%。农村用电量达4975万度,同比增长2.4%。农业设施面积为2.9万亩,同比增长7.8%。

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二OO三年年末拥有联合收割机327台;大型拖拉机280台,比去年增加10台;年末机井数达4700眼,比去年同期增加10眼。

三、工业和建筑业

二OO三年,工业发展有了明显加快,优势行业带动作用明显。全县共有299家工业企业,其中油漆涂料企业67家,橡胶企业19家,拔丝企业39家,纺织企业61家,食品加工企业32家。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共有22个,其中包括3个油漆企业,3个衬布企业,2个拔丝企业,5个胶带企业,4个食品加工企业。在2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年创利税200万元以上的有6家。利税超过400万元的有1家,即大成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二OO三年,全县工业实现总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22.3%,实现增加值2.91亿元,同比增长19.3%。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完成总产值4.02亿元,同比增长38.5%,完成增加值1.14亿元,同比增长32.5%,实现利税0.33亿元,同比增长32%。

二OO三年我县的投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增势强劲。累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9亿元,同比增长25.3%,占市核目标的109.3%。其中:国有及其他类型投资完成2.05亿元,同比增长89.3%。完成地方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同比增长40.7%,占全社会投资额的49.2%。全年施工项目71个,新开工项目64个,竣工项目50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6个。

四双向开放

外资企业全年总产值达7029万元,同比增长5.4%,增加值达1729万元,同比增长5.6%;主营业务收入达6374万元,同比增长6%;实现利润638万元,同比增长9.3%;出口销售收入271万美元,同比增长42.6%。

二OO三年实际利用外资13.6万美元,同比增长12.4%;出口创汇418万美元,同比增长22.8%;引进省外资金4537万元,同比增长51.2%。

五市场贸易

非典对消费市场的影响不大,全年总体消费保持增势。二OO三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420万元,同比增长16%。城市市场增速快于农村,分别实现零售额11171万元和10249万元,分别增长16.4%和15.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6269万元,同比增长17.6%;餐饮业零售额1773万元,同比增长8.7%;制造业零售额897万元,同比增长13.5%;农业生产者零售额1015万元,同比增长11.8%;其它行业零售额1466万元,同比增长12.8%。

六交通运输邮电

邮电通讯业的发展较快,二OO三年邮电业务总量达到2369万元,同比增长18.3%,年末拥有电话机3.19万门,同比增长14.7%。其中农村电话用户为2.24万户,同比增长20.4%。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68万户,同比增长86.7%。互联网上网用户达到375户,同比增长88.4%。

交通业发展相对迟缓。与去年相比,没有明显增长。全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3公里,铁路通车里程为10.926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达1389辆,同比增长6.7%,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达802辆,同比增长8.4%。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支均有较大增长,二○○三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0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99万元,同比增长10%。全部财政支出9698万元,同比增长21.8%。

全县财政供养人口为5213人,其中:在职人员3956人,离退休人员1257人。

金融存款增长,贷款降低。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2.19亿元,比年初增加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0.49亿元,比年初增加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5.96亿元,比年初减少558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9%。